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八章:大明軍科領先於蠻夷,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燮元並沒有做出定奪,他今日才剛到營中,首要之務是與主要將帥熟悉一下,知道他們各自的本領在何處,摸一摸他們的脾性。
一番升帳,有幾人的底細,朱燮元覺得自己已經知道的差不多了。
薊鎮總兵王威,從小兵憑藉戰功升至總兵,一路過來,都是踩著敵人的屍骨,定然有其真正的本領,是個能打硬仗的。
相比王威,其弟薊州參將王保,就顯得不是那麼令人信任。
據傳,王保其人欺軟怕硬,好大喜功,貪財好色,亦常有責罵兵士,貪汙軍餉之事。
這樣的人,怕是戰鬥力也強不到哪裡去…
其餘幾人,寧夏蕭如燻,乃是經驗豐富的老將,榆林尤世威、候世祿等將,也都是驍勇善戰,用好了,都能以一當十。
朱燮元不看履歷,他只關注每個人經受的戰役和斬級。
就比如那位將帥之首,榆林總兵姜讓姜大帥,朱燮元沒找到他參加過什麼太大的戰役。
最大的一次,不過是抵抗蒙古插漢部的寇邊,斬級二百,其餘更多時間,他只是受祖上蔭福,一路官運亨通而已。
集結的這些兵力中,真正的精銳不少,敢打仗能打仗的良將也不少,但是同樣的,只會吃飯的廢物更多。
出關以前他要做的,就是篩選出有能力的和沒能力的,不讓那些啥也不是的拖累全軍,這就夠了。
當然,他還要拎出一個有威望卻啥也不是的典型將領就地正法,以正軍心,提高自己在三軍的威望。
朱燮元明白,要想真正做到統帥三軍,戰時自己的軍令發下去能收到成效,這光靠皇帝的支援顯然是不夠的…
抵達京郊大營的第二天,朱燮元開始視察各營的軍械、裝備,並且用試炮的名義,在大營舉行了一次演練。
將士們聽說朱燮元文人出身,全都有些好奇。
朱燮元文人出身不假,但明末的文人不同於宋時,除了那幫只會在京師黨爭的文官以外,很多文武全才都是文人出身。
孫傳庭、盧象升是文人出身,孫傳庭在榆林組建了天雄軍,把姜讓在內的將門世家治得服服帖帖,沒真本事做得到嗎?
盧象升奉朱由校的聖旨,從翰林院調到南直隸,很快就把當地叛軍與衛所軍隊收編重組,建立了一支名為天雄軍的新軍。
當然,天雄軍現在還沒有什麼戰績,組成人員也是地方衛所戰力低下的官軍和上次叛亂的亂軍,沒有人看好他們。
可事情往往是,一個真正有能耐的人,無論周圍情況怎麼變,他永遠都能在歷史上發出屬於自己的光亮。
孫傳庭就是最好的例子,朱由校沒給他歷史上那樣慢慢發育的機會。
初到榆林,除了朱由校的一紙任命以外,他什麼都沒有,一年多不到兩年的功夫,不也訓練出了一支戰力較強的秦軍。
秦軍一到蘇州,就迅速平息了當地的兵變,這才開始被人重視。
朱燮元也是一樣,他雖然文官出身,但是在四川待久了,常年和候良柱那些武將打交道,他的臉上自然而然就散發著一股常年出入軍營才有的硬朗氣質。
有些人就算被冠以督師之名,也是沐猴而冠,被人揹後嚼舌根,朱燮元只是穿上鎧甲在營中巡視,就能給人一種儒將的感覺。
他給人的感覺和姜讓那些武將不同,這種氣質是裝不出來的。
朱燮元一邊走,一邊也在四處觀察。
每個營盤將校的精氣神,軍械裝備,還有將領的每句命令,小兵是如何反應,他都一一記在腦海中。
這些細節,都是判斷一支軍隊戰鬥力的因素。
這個判斷,影響著朱燮元對每名將領的戰略部署是否恰當,進而微操了全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