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九章:魏忠賢吃癟,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追回到西南捷報剛剛傳回京之時,自那日起,京師內外就已經忙活的不可開交。
韓鑛、劉一燝、王在晉等閣臣,還有崔呈秀等尚書、侍郎,相互之間既要串門,走個過場,也得親自下場協調各部院,加緊準備凱旋儀式。
說起來,大明的皇帝實在沒親征幾回,這凱旋儀式可借鑑的經驗不多,就武宗那回平叛凱旋來看,告祭天地和獻俘大典都還是要準備的。
這次凱旋,象徵意義不小,自然要事事萬全。
京師各部院、衙門亦是各有各的分工,就和一個大機器的小零件一樣,迅速發動起來。
司設監相當於後勤部門,掌管儀仗、帷幕等,欽天監則負責觀察天象,告訴天下百姓,皇帝凱旋那日我們算準了,乃是良辰吉日,會有上蒼庇佑。
皇帝返京的前幾日,尚寶司掌管符牌、印章,要在正陽門外的廣場上安置旌旗、架設點將高臺。
順天府衙門和五城兵馬司,則會在凱旋的當日出動衙役、兵丁,侍衛於街巷兩側,以免有什麼不開眼的小民驚擾聖駕。
還有教坊司,主管樂舞和戲曲,凱旋迴京後幾日舉行的獻俘(裝逼)大典上,會由她們獻上歌曲、舞蹈,烘托熱鬧氣氛。
今日,朱由校自通州出發時,皇后張嫣也沒閒著,起了個大早,去慈寧宮向劉太妃問安。
幾乎在同一時間,正陽門外,百官聚齊,像過去一樣在京師先呈祭告,感謝天、地、宗廟,迎候凱旋歸來。
天啟元年十月某一日的午後,披堅持銳的勇衛營邁著整齊的步伐,自永定門緩步踏進北京城。
事實上,這支自西南凱旋而歸的得勝之師,幾日前就抵達了十餘里之外的通州。
之所以會駐留幾日,一是給京師準備儀式的時間,二也是朱由校在梳理頭緒。
至於這場儀式禮部究竟準備得怎樣,反正肯定比武宗凱旋那次要盛大就是…
神情冷峻地皇帝騎在白色戰馬上,身著皇家精製的甲冑,身後披著大髦,無數旌旗伴著北風獵獵作響。
這位十七歲的帝國皇帝,來自深宮之中,但萬曆末年繼位以來的種種舉措,還有衣甲上沾染的血跡,都說明了他與年齡不符的手腕、能力。
繼位不過一年,聲望就能在民間達到如此之高的皇帝,遍尋史書也實在罕見。
迎接朱由校的,是京師百姓振奮的歡呼聲,許多人心悅誠服地自發伏跪在道路兩側,一聲聲呼喊響徹雲霄。
“大明萬勝!”
“大明皇帝威武!”
在這樣震撼天地的歡呼聲中,倒是維護秩序的官差和兵丁們人人難受,都不敢掉以輕心,緊張的跟什麼似的。
在無數百姓的沸騰之中,他們就像是一葉扁舟,隨時有被衝散、衝亂的風險…
不得不說,人的情緒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東西。
踏入京師街道上的那一刻,面對無數人的殷殷期盼,他們就都不經意地挺直了腰板,此刻,眼中更是燃起熊熊烈火。
訓練有素的勇衛營將士並沒有做出過激舉動,靜默無言地隨在皇帝馬後,看不出什麼,可那股骨子裡的驕傲與自豪,是掩蓋不住的。
朱由校緩緩來到正陽門外廣場,見到早於此靜候多時的文武百官,許久沒有變化的臉上生出一絲嘲弄。
伴著廣場上司樂團奏響的凱歌,朱由校引勇衛營行至正陽門下,換乘御車,徑自入內。
......
先到奉先殿、几筵殿一一拜謁之後,朱由校來到慈寧宮,因本朝沒有太后,所以按慣例朝見太妃。
“皇帝快起來,一路來回幾千裡,都是騎馬回來的?”劉太妃端坐最上,話才剛剛落地,便微笑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