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皇商勾結(三千字),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見王體乾捂著嘴離開,朱由校冷笑幾聲,這閣老、帝師的名頭,豈是那麼好擔著的?
......
天啟元年春。
勁風陣陣,凜凜似刀,向來柔似春水的江南也好像被風割傷,空氣裡瀰漫著血腥。
蘇州城內,大批的商人正聚齊在碼頭,義憤填膺。
這幫商人氣憤的原因,自然是源於朝廷新設立的督辦司,該處督辦司的提督管事,正是魏忠賢之前與朱由校提過的侄子魏良卿。
接旨得到蔭封時,魏良卿還在老家務農。
魏忠賢飛黃騰達不及一年,魏良卿雖然已經去信,但京師一直沒有回信,也便心灰意冷。
突然接到聖旨,蔭封他及五名魏氏族孫皆為錦衣衛千戶,不必前往京師,直接到各地新建督辦司供職。
對督辦司的效能稍一瞭解,魏良卿就知道,這是個肥缺。
蘇州是運河重地,嘉靖、萬曆以來商旅、遊人絡繹不絕,香火綿盛。
魏良卿到蘇州一個多月,便已是“群情激憤”。
這個群情激憤,自然是當地東林士子們宣揚的,可實際上,加增的這六成關稅,對百姓並沒有什麼實際影響。
當然,除非商人惱羞成怒,聯合起來哄抬當地物價。
可如果他們這樣做了,勢必要傳到朝廷上,這個加增關稅的事兒就要鬧大,最後只有一個結果。
要麼天啟皇帝朱由校放寬關稅,要麼就是商人認栽,任由督辦司對他們橫徵暴斂。
朱由校設立督辦司的目的,就是要噁心這幫貪財無度,目無國家的商人。
只不過目前這個噁心的力度還不大,跳出來的都是些小魚小蝦,真正的財閥大佬,依然縮在後面。
“想要過關,就得交稅!”魏良卿站在碼頭邊上,身旁跟著一批督辦司的官差,向底下商人說道:
“督餉館的文引,現在歸我們督辦司核發,這個月只發一百件文引!”
“按照皇上的旨意,加徵關稅,現在一件文引,白銀二千兩!”
一聽這話,商人們直接炸了。
文引這東西對於想要拓展海外的商人來說,就相當於出口貿易的持有資格證。
購買文引的商戶,會由當地督餉館派人登門核查,是不是具有海外貿易及運河漕運的能力。
若是打腫臉充胖子,這個文引自然不能給他。
其實很多人都以為這個核查沒什麼必要,如果不是在國內做到一定地步了,又有幾個商人會有拿到文引去海外貿易的那個能耐?
督餉館向是文官做主,發放文引的事兒,自然也都是文官們負責。
就算明知道某某豪商定然有持文引海外貿易的能量,督餉館也還是要查,有沒有能力不要緊,因為你這麼一查,兩個結果就必須要出一個。
拿不拿得到文引,那就要看商人們的表現了。
文引的發放,都是有實際數量的,比如萬曆年朝廷規定,蘇州府督餉館每月只能發放一百一十件文引。
事情的關鍵就在朝廷規定的每月發放“文引”數量上。
這只是官面上的數字,蘇州府內文官早成體系,明著發一百一十件,暗地他們可以發一千一百件。
朝廷規定文引只需幾兩或者幾十兩銀子,私下裡,就有可能炒到幾千兩一件。
我給你文引,你給我白花花的銀子,各自都緘口不言,這個事兒又有誰知道。
至於朝廷查,那就更不怕了。
天底下的豪商這麼多,常年奔波海外的更是不計其數,他查的過來嗎?
就算查到了,他敢一棒子全打死嗎?
這還只是官商勾結的其一,江南文官斂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