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被掏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七章 適用的界限,萬道長途,大腦被掏空,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要徹底摧毀並湮滅一滴水,就應該去摧毀所有的水分子,把水拆成水分子。
換做是這個世界,也就是變成這個世界物質組成的基礎,把水這種物質,拆成不能稱之為水的水氣。
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水就不再是水了呢?
單個的水分子或者水氣,肯定不是水。
兩個水分子,或者兩小縷水氣,肯定也不是水。
那麼慢慢增加,十個水分子,一百個,一千個,一百萬個……
到底要到什麼數量,才會變成水?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無數的小問題,是從什麼時候,變成了一個大問題的?
李啟陷入了迷惑。
他分不清楚宏觀與微觀的界限了,也搞不清楚‘可能的小問題’和‘不可能的大問題’的之間界限了。
要多少個小問題才能變成一個大問題?
要解決多少個小問題,才能讓大問題消失?
李啟陷入了沉思。
這個問題看似不重要,但李啟卻發現,這點實際上卻非常重要。
用人們耳熟能詳的理論來舉例,那就是微觀物體遵循量子力學,普通物體一定程度上遵循經典力學,宏觀物體則遵循相對論。
那麼,這幾個事物的界限在哪裡?
如果給你一個粒子,那麼應該如何判斷它會遵守量子力學的規律還是經典的物理法則?一堆粒子呢?
為什麼一堆粒子堆起來,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遵循的道也不一樣了。
明明是相同的東西,都是水分子組成的,但他們在不同的大小,所遵循的道是不一樣的。
是水分子的時候,遵循微觀的道。
聚集多了,就遵循宏觀的道。
那,什麼時候產生的這樣的變化?
大問題和小問題的本質就是如此,這背後絕對隱藏著什麼深刻的含義!
解決一個宏偉的大問題,需要用到一種道。
解決宏偉大問題下面的小問題,又需要用到另一種。
那麼,怎麼判斷用那種?這種轉變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李啟似乎感覺到了,自己摸到了什麼東西。
在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之間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界限——量子世界的離奇現象並不會影響到宏觀世界,這個界限保護著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物理之道。
我們從來不用擔心微觀中的那些波動會讓自身坍縮,量子世界也不用擔心宏觀事物影響到自身的波動性。
這一層界限,李啟第一次感受的那麼清楚!
他要思考,他觸碰到了這層界限,只要能夠理解這個,他就更深層次的明白這個世界的本質,同時還能徹底領悟‘大和小’的區別。
如此一來,便更加圓融如意。
只是,怎麼都想不明白。
一堆水分子,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變成了‘一滴水’的?
這不僅需要想,思考是得不出結論的,他要去實驗,去親自試試,去探求這一真相,去親眼見證並且復現這一條規則的出現!
或許,這就是他化虛為實的關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div>
之前舉例都是用的粒子,可這個世界是沒有粒子的,萬物皆由虛無縹緲的氣組成的。
虛無縹緲的氣,聚集起來,就成為了物質。
中間自然也有一條界限。
氣的數量只有跨過了這條界限,才可以成為物質,化作不同的事物,根據比例和結構的不同,生成萬事萬物。
李啟勐的站起身,這課堂他是一秒都待不下去了,哪怕這裡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