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 陸游:南宋愛國詩人與史學家的一生傳奇,古代歷史著名人物,楓之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陸游
陸游,這位生於亂世、長於書香世家的傑出文人,其一生軌跡深深地烙印著時代的印記和家族的愛國傳統。公元1125年,陸游誕生於南宋初期的越州山陰(今屬浙江紹興),那裡不僅是江南文化的重鎮,也是他先祖陸佃——曾任北宋尚書右丞的發跡之地。生長在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壤上,陸游從小就沐浴在崇尚學問與忠貞愛國的家庭教育之中。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靖康之恥使得宋室被迫南遷,建立了南宋政權。陸游正值少年時期,親身經歷了家國破碎的動盪歲月,目睹了百姓流離失所、國土淪喪的慘狀。這種切膚之痛和民族危機感,在陸游的心靈深處埋下了深深的愛國種子。他的祖父陸佃及其家族成員對北宋的忠誠以及對新朝寄予的復國厚望,無疑對他的人格形成和人生理想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二、仕途起落與抗金決心
陸游生活在南宋初年,彼時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北方金國虎視眈眈,南方朝廷內部意見分歧嚴重,分為主戰與主和兩派。宋高宗趙構時期,權臣秦檜掌權,力主與金議和,割地賠款以求暫時安寧。年輕的陸游胸懷壯志,滿腔熱血,參加了禮部組織的科舉考試,希望透過科舉之路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理想。然而,因為其堅持抗金的立場與秦檜的議和政策相左,遭遇到了秦檜集團的壓制,導致其仕途頗為坎坷,無法順利施展政治抱負。
直到宋孝宗趙昚即位,政治氣候有所改變,孝宗在即位之初就表現出較強的抗金意願,試圖扭轉南宋的頹勢。在此背景下,陸游終於得到朝廷的認可,被賜予進士出身,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他在地方官任上歷練,先後擔任了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等職務,負責地方行政事務和法律條文的修訂工作,展現出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和法治素養。
同時,陸游在隆興府通判一職上,更是積極推行抗金政策,致力於地方防禦和民生建設,他的政績與立場贏得了當地民眾的讚譽,但也因此觸動了朝廷內部主張妥協求和勢力的利益,再次招致主和派的不滿與排擠。儘管如此,陸游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他的詩歌與文章中,充滿了對收復失地、振興國家的熱烈嚮往和對投降賣國行為的激烈批判,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愛國聲音之一
三、投身軍旅與詩歌創作高峰
乾道七年,即公元1171年,陸游迎來了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他受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毅然投身軍旅,加入南鄭幕府。此地地處南宋前線,臨近金國邊界,飽含著濃厚的邊塞氣息和戰事氛圍。這一轉變讓陸游有機會親身體驗邊疆生活和戰爭現實,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生活經歷,也深深影響了他的文學創作。
在南鄭幕府期間,陸游不僅積極參與軍事籌劃和地方治理,還利用閒暇時間深入民間,瞭解士兵疾苦和百姓生活,這使得他的詩詞作品更加貼近現實,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保家衛國的熱切呼籲。諸如《書憤》、《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等詩作,都生動展現了他對恢復中原、抵禦外侮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
然而好景不長,次年南鄭幕府解散,陸游被迫結束了短暫卻意義深遠的軍旅生涯。雖然接到了朝廷的調令前往蜀地任職,他在這一過程中結識了著名詩人范成大,兩人志同道合,共同抒發憂國憂民之情,結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陸游未能繼續在戰場上施展抱負,而是迴歸到更為傳統的文人角色,在此後的時間裡,他的詩歌創作進一步深化,寄託了更多未能實現的報國理想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四、晚年編纂史書與歸隱生活
宋光宗即位初期,陸游仕途一度顯達,獲擢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這一要職,負責整理皇家文獻及編纂歷史記錄。然而,因其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