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外戚權臣武三思,古代歷史著名人物,楓之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家族背景與仕途起步
武三思,這位出生於唐朝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的歷史人物,承載著顯赫的家族背景——他是唐朝開國功臣、荊州都督武士彠的孫子,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女皇帝武則天的親侄子。這一特殊身份,為他在武周時期的飛黃騰達鋪墊了基石。
武三思早年憑藉與武則天的血緣關係步入仕途,起初擔任右衛將軍,逐漸嶄露頭角。隨著武則天逐步掌控唐朝權力中樞,武三思的政治地位也日益提升,相繼晉升為夏官尚書(相當於兵部尚書)、春官尚書(大致相當於禮部尚書),並且監修國史,參與國家重要文獻的編纂工作,既顯示了他的文化素養,也體現了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
二、封王建勳與象徵權力的天樞
天授元年(690年),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武則天,在歷經數年的精心佈局與權勢積累之後,正式宣告廢除唐朝國號,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登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在這場改朝換代的大潮中,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以其家族的親近關係和自身的才智與忠誠,迅速贏得了姑母的青睞和信任,被冊封為梁王,還獲賜實封千戶,這標誌著他在武周王朝的地位空前高漲,躋身帝國權力中心。
延載元年(694年),武三思的政治手腕和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展現。他深諳如何鞏固新政權的合法性和權威,遂親自組織了一場極具象徵意義的政治活動——率領各民族首領共同鑄造天樞。天樞作為一種古代用於紀念重大歷史事件或歌頌帝王功德的巨型銅柱,武三思此舉意在透過鐫刻銘文、記錄武周建立的所謂天命所歸與武則天的偉大功績,同時“黜唐頌周”,也就是貶低唐朝的合法性,抬高武周王朝的地位,從而在民眾心中植入對新王朝的認同感。
三、宰輔之重與權柄獨攬
聖歷二年(699年),武三思在武周王朝的權力舞臺上實現了個人生涯的重要飛躍,他被任命為宰相,這一職位使得他在整個朝廷中的影響力達到了巔峰狀態。作為武則天的親信和得力助手,武三思在武周政治體系中佔據了絕對主導的地位,尤其在女皇武則天步入晚年,身體狀況日漸衰退之際,武三思更是巧妙地抓住了這一時機,逐步全面接手了朝廷的實際控制權。
在此期間,武三思展現出了超凡的政治手腕和野心勃勃的權力慾。他深知權力運作的關鍵在於對關鍵崗位人員的把控,因此,他著力於培植親信,籠絡了一大批朝廷要員,其中就包括御史中丞周利用和兵部尚書宗楚客等核心官員。周利用作為監察系統的負責人,其職務使其能洞察朝野動靜,而宗楚客執掌兵部,則意味著武三思在軍事領域的影響力得以延伸。
這些被武三思拉攏和操控的官員,如同他的觸角伸向朝廷的各個角落,形成了一個嚴密的權力網路。他們既是武三思獲取情報、制定策略的“耳目”,又是執行其意志、掃清障礙的“羽翼”。透過這種權力架構,武三思得以有效排除異己勢力,無論是反對武周政策的舊貴族還是對新朝不滿的潛在威脅者,都在這個網路的影響下遭到壓制或清除。
四、勾結韋后與宮廷陰謀
武三思與皇后韋氏的勾結是武周後期朝廷腐敗與動盪的一大源頭。韋皇后,作為唐中宗李顯的皇后,在李顯復辟唐朝後,其政治野心逐漸顯現,而武三思因其與武則天的親密關係及在武周時期積累的深厚根基,成為了韋皇后實現權力慾望的重要盟友。
在唐中宗復位後,由於皇帝性格懦弱,朝政實際上落入了韋皇后與武三思的手中。這對權謀組合利用彼此之間的裙帶關係,互相借力,一方面積極打壓反對派,另一方面肆意迫害那些堅持正義、敢於發聲的忠良之士,諸如張柬之等人發動的神龍政變後遺留在朝中的五大功臣,紛紛遭到他們的無情打擊和陷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