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章 滅蜀名將鄧艾的悲慘結局:功高震主遭此厄運?,古代歷史著名人物,楓之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引言

三國末期,魏國名將鄧艾以奇兵偷渡陰平,直取成都,一舉滅亡了蜀漢政權,成就了軍事史上的壯舉。然而,這位堪稱一代戰神的將領,在立下不世之功後並未得到應有的榮耀和安寧,反而在短短數月內被冠以“謀反”罪名而慘遭殺害。鄧艾為何會從滅蜀英雄變為階下囚,並最終死於非命?這一轉變背後隱藏著複雜的政治博弈、個人性格因素以及當時亂世中權力格局的變化。

一、滅蜀後的驕縱自滿與越權行為

鄧艾,這位憑藉卓越智謀和勇猛膽識成功滅蜀的魏國名將,在完成這一震撼歷史的重大功績後,卻因為一系列傲慢自滿且逾越禮制的行為,為自己埋下了悲劇的種子。在攻克成都之後,鄧艾未能充分認識到自己作為臣子應有的謙恭與節制,而是在勝利的喜悅與權力的膨脹中喪失了對複雜政治局勢的敏銳判斷。

他擅自對蜀漢降臣進行封賞,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和中央集權原則。按照當時的政治秩序,重大人事任免及封爵賜賞應由朝廷決定,鄧艾雖是前線統帥,但他“承製拜官”的舉措,無疑是僭越了皇帝才有的特權,無形中挑戰了司馬氏家族極力維護並欲進一步強化的中央權威。

與此同時,鄧艾並未意識到居功自傲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在滅蜀後的言行舉止中,多次公開炫耀自己的軍事成就,這在崇尚內斂、崇尚低調的古代士人階層看來,無疑是一種不得體的表現。尤其是在司馬昭這樣精於權術、深思熟慮的政治家面前,鄧艾的高調行事無疑加劇了對方對其潛在威脅的評估。

司馬昭等高層對此感到強烈的不滿與疑忌,擔心鄧艾憑藉其赫赫戰功和日益壯大的威望,可能會萌生不臣之心,或是成為難以駕馭的力量。在那個君主專制的時代,任何有可能撼動皇權根基或者威脅當權者地位的行為,都註定會招致無情的打壓。

二、鍾會事件與內部矛盾激化

在鄧艾成功滅蜀,功高震主的同時,魏軍中另一位頗具才略的統帥鍾會也心懷異志。姜維作為蜀漢降將,在被鍾會收留後,巧妙利用其與鄧艾之間的矛盾,挑撥離間,激發了鍾會對權力的更大野心。姜維深知鄧艾忠誠於魏室,且手握重兵,因此設法引導鍾會相信,只有除掉鄧艾,自己才能順利割據蜀地並伺機篡位。

而在此過程中,監軍衛瓘的角色尤為關鍵。衛瓘一方面對鄧艾獨斷專行、逾越禮制的行為感到不滿和擔憂,認為這威脅到了中央權威以及自身地位;另一方面,他敏銳地察覺到鍾會意圖割據自立的苗頭,為了保全自身,並維護司馬氏家族的統治基礎,衛瓘選擇了與鍾會聯手,共同對付鄧艾。

於是,鍾會在姜維的鼓動下,借鄧艾因驕橫而導致的一些言行失誤,向朝廷進讒言,誣告鄧艾有謀反之心。衛瓘則從旁配合,以監軍的身份進一步證實了這一指控,使得朝野上下對於鄧艾是否真的存在謀反之舉產生了深深的疑慮。

三、司馬昭的權謀考量與清洗行動

司馬昭作為曹魏末期實際的權力掌控者,深知穩固司馬氏家族統治地位的重要性。他面對鄧艾這位軍事奇才時,內心的警覺與算計達到了頂點。儘管鄧艾對魏室忠心耿耿,在滅蜀戰役中展現了超凡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手腕,但其強大的軍權、深得人心以及在伐蜀後表現出的擅自決斷行為,都使得司馬昭視其為潛在威脅。

正如歷史上的曹爽,曾一度手握大權,卻因過於囂張而最終被司馬懿所剷除,鄧艾的存在對於司馬昭來說無疑是一面鏡子,提醒著他不能讓任何可能動搖司馬氏根基的力量壯大起來。鄧艾雖未顯露出謀逆之意,但其擁有的聲望與實力已足以讓司馬昭寢食難安。

於是,當鍾會與衛瓘以鄧艾“承製拜官”等僭越行為向朝廷舉報,並指控其有不臣之心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長生不死:我是歷史一根刺

冰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