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6章 獅子大開口(求訂閱!),水滸逐鹿傳,任鳥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金軍已經過黃河正向京師逼近的訊息不脛而走,汴梁城裡一片慌亂景象,許多權貴人家開始張羅著離開東京避難,普通百姓則人心惶惶,憂心忡忡,不知所措。
趙桓在下令處罰了擅自離京出逃的朱勔、王黼和李彥之後,又頒佈了一系列人事任命:任命吳敏知樞密院事,任命唐恪為吏部尚書,任命李梲為同知樞密院事,任命李綱為兵部侍郎,任命何慄為御史中丞,等等。
同日,朝廷安排有關人員在汴梁城的大街小巷四處散發小榜,招募敢勇死士,組成先鋒敢死隊。
百姓紛紛響應,積極報名參加。
還有一些來自淪陷區的公職人員以及潰散的軍兵,也紛紛前來應募,以期雪恥報仇。
甚至,許多富豪之家也散榜說,他們要自備錢米,招募敢戰之士助國抗敵,守衛京師。
總之,民間的抵抗意志還是很強的。
不過沒用,因為朝中的大臣,大多都不想打這仗,就連趙桓的幾個宰執都是極力避戰。
白時中、張邦昌認為,金軍來勢洶洶,而且目標很明確,就是朝著汴梁城而來,而京師內的守城力量不足,勤王之師又不知道何時才能到來,所以,他們力勸趙桓出城避戰,南幸襄陽或者西幸洛陽。
趙桓本人對於是守城還是出城,顧慮重重,患得患失——他覺得,出城去襄陽或者洛陽吧,那邊又沒有可靠的人做依託,又怕路途上生變,而且還要揹負棄宗族和京城百姓的罵名,而留在汴梁城裡,身旁可用之臣很多,皇威也可以得到維護,可是,他又怕汴梁城失守,社稷淪喪於自己手中。
就在趙桓這種患得患失之下,金軍來到了東京,趙桓也再沒有了逃跑的可能。
趙桓只能任命一直主戰的李綱為尚書右丞,並任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全權主持抗金軍事指揮,曹曚副之,讓他們將指揮機關設定於大晟府內,由他們自行闢置官屬,賜銀錢各百萬,賜朝議、武功大夫以下以及將校官誥宣貼三千道,允許便宜從事。
李綱領命,隨即招募武勇之人抗金,並暫不追究梁方平、何灌的不戰而丟黃河天險之責讓他們帶領衙內軍進城協防,然後下令全城軍民積極行動起來,全面開展備戰,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凡是防守所需之器械,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最終,李綱得兵四萬,然後將他們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八千人,並建立了統制、統領、將領、隊將等組織體系,每天進行軍事訓練,以提高其軍事素質和戰鬥力。
李綱安排前軍駐紮在通津門外,以保護城內糧倉。
此時,汴梁城的倉庫裡有豆粟四十餘萬石,後來勤王之師集結於東京城外,多虧有這批糧食做軍糧。
後軍駐紮在朝陽門外,控制樊家岡一帶較淺的濠河,使敵人騎兵不敢接近城牆。
而左、右、中軍都駐紮在城中,作為戰略預備隊,以備緩急之用。
汴梁城由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組成。
城防工事主要分佈在外城,而且修築得很堅固。
外城共有城門十四座,其中水門七座。
每座城門口都設定有圓形或方形的甕城,以加強城門入口的防護。
甕城上設有戰棚,供守城士兵防禦和休息之用。
外城城牆每隔六七十步設有一座馬面,馬面突出於城牆之外,可以交叉射擊,保護城牆不受敵軍破壞。
大約每隔二百米設有一座庫房,內藏各種武器和軍需品。
為加強城防,還在外城周圍還開挖了一條護城河,河兩岸栽有榆樹柳樹——這也能給攻城敵軍構成不小的障礙。
可以說,汴梁城之堅,天下少有,憑城中的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