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5章 李衍必反(求訂閱!),水滸逐鹿傳,任鳥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是,趙佶認為蔡京老了,便換上更懂他的王黼當宰相。
現在,對於出兵北上的是與非,大臣們又開始了激烈辯論。
為統一思想,避免擾亂軍心和民心,在王黼的一再請求下,趙佶下了一道嚴厲詔令:妄議此事者,必罰無赦!
大臣們大多被震懾住了,都閉口禁言。
不過宋朝寬鬆的政治環境還是讓有些膽大之人跳出來反對。
像朝散郎宋昭。
他就給趙佶上了一封言辭激烈的奏章,反對北伐。
他在奏章中說:
陛下自即位以來,御戎之術實為上策,遼使之來,宴犒賜予,恩數曲盡,因此,他們懷德畏威,向風慕義,稽首稱藩,介冑之士,橐弓偃息,黔黎之民,鼓腹詠歌。
歷觀三代以來,傾心悅服,至誠面內,莫如今日,實太平希世之盛事也。
比者,王黼、童貫力引狂生李良嗣、董龐兒之徒,妄興邊事,致煩宸慮,遣大臣提重兵,久屯塞上,倉廩府庫為之一空,官卒民兵死之無數。
財用尚可復全,死者何以復生?
王黼、童貫欺君罔上,蠹國害民,罪不可赦,臣願斷此數人頭以謝天下,不惟慰安燕人之心,使之明知陛下德音,無復猜忌,謹守盟好,亦可使其餘妄興邊事之奸臣賊子有所懲戒。
李良嗣、董龐兒皆北廷叛臣,心懷怨望,故附會邊臣,撰造虛語,欲假中國之勢,以復私仇耳,實兩朝之奸賊,豈復忠義之可望哉!
今女真剛勇善戰,席捲北國,李衍賊子,攫取雲地全境,力挫遼國、西夏、蒙古十年騎兵,儻與二者鄰,則將何術以御之?
滅一弱國而與兩強國為鄰,恐非中國之福,徒為女真、李衍之利耳。
臣又聞兩國之盟,敗盟者禍及九族,陛下以孝理天下,其忍忘列聖在天之靈乎?
陛下以仁覆天下,其忍置河北之民於塗炭之中而使肝腦塗地乎?
趙佶看完宋昭的奏章,氣得拍案而起:“宋昭這個狂生,竟口出不遜之言,朕剛下旨不得妄議,他竟敢逆風而上,真是膽大包天!”
王黼對宋昭更是恨得咬牙切齒,他向趙佶建議道:“斬殺宋昭,殺一儆百,殺雞示猴,看誰還敢如此狂妄不敬!”
趙佶生氣歸生氣,但腦子還很冷靜,他說:“還是不殺吧,一介書生,殺之無益,將其除名編管,令地方官嚴加管束。”
不久,宋昭便被開除公職,枷項押送海州。
趙佶任命五十五歲的劉延慶擔任北伐軍都統制,應該說還是有些道理的。
第一,劉延慶出身於將門世家,又有多年的實戰經驗,在西北數次與吐蕃、西夏作戰,因戰功累遷鄜延路總管、馬軍副都指揮使等職。
第二,劉延慶曾與童貫有過很成功的合作,也就是剿滅田虎、王慶、方臘,就是由劉延慶出任的都統制。
不過——
這只是趙佶單方面的想法。
實際上,劉延慶對於這次受命為都統制,心情很複雜。
一方面,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如果這次舉兵北上能夠獲勝,那麼他在軍中的威望就會超過种師道,成為大宋第一帥。
另一方面,他又覺得這是一場考驗——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將軍,他清楚遼軍的優勢在於騎兵,宋軍沒有強大的騎兵,單靠步兵的血肉之軀來抗擊金戈鐵馬,恐怕很難獲勝。他覺得,對付遼軍,可不像對付田虎、王慶、方臘那麼簡單。因此,他告誡自己,這次出兵北上,必須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尤其在他看到趙佶給他配的兵馬之後。
有人可能不解,趙佶給劉延慶配了一支什麼樣兵馬,讓劉延慶如此憂心忡忡?
原來,趙佶覺得北上的兵力不夠,讓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