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章 唐家的遠親遇到麻煩,東隅雖逝,伊伈,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早飯後,唐鉞將五千大洋的銀票給了忠爺,並說道:“忠叔,我看這房子到處都在不斷修繕,您這幾年受累了。以往寄給您的錢,是不是都用在修房子上了?” 的確,當年老陳留給忠爺的錢、老金一年前寄給忠爺的錢,足夠唐忠義一家的體面開銷,但忠爺和小荃的穿戴卻盡顯寒酸,唐鉞看了一遍宅子就大致明白了,房子是木質結構,毀損腐蝕是常事,但房子卻維持得如此完好,不用問,忠爺的錢,都用在修房子上了。

唐忠義抽著菸袋,笑著說:“少爺,您給的錢,本來就是唐家的錢,修房子是應該的。我是唐家人,只要少爺您不趕我走,我是要住在這、死在這的,有吃有穿就知足了,要錢幹啥。再說,老爺生前最心重的,就是這座宅子,我得給看好,老爺臨走時給我說了,忠義,你要看好家。”唐忠義說到這時,不禁流下淚來。

唐忠義比老爺小二三歲,生在唐家,父母都是唐家的僕人,唐忠義是老爺的伴讀、唐宅的管家,自小在唐宅與老爺一起長大的,又是唐家的同族,他們的感情深厚,唐鉞母子自是理解,所以當年遣散僕人時,母親說是念在唐忠義一家確實無去處、才留下他看院子的,其實也是理解唐忠義對唐家的不捨。母親當年遣散僕人之前,已在前門外買了一個四間房的小院,用來安置唐忠義一家,可唐忠義還是執意留下看守唐家宅子,並宣告不要工錢。母親的遺囑裡,有一項是給唐忠義一家留了兩千銀元,去年,唐鉞讓老金連同多年的工錢一起,寄到了北平,本想著日本人走了,他們能過的舒適一些,卻不想竟是如此寒酸。唐忠義年輕時,也是穿著錦衣,在宅門裡正經體面過的,當然以前的唐宅僕人們穿得都很好,臉上洋溢的都是自信傲慢,不像現在的忠叔和青禾,一臉的無助滄桑、謹小慎微。

唐鉞說:“忠叔您就受累吧,青禾、石頭的工錢,您也看著給,家裡的開銷,您就像以前一樣做主吧,沒錢了您再找我拿。”

唐忠義忍不住老淚縱橫,然後抹乾眼淚挺起腰桿說:“少爺您歇著,我去安排一下。”看著唐忠義忽然腳步生風的背影,唐鉞無限傷懷,這幾年,他們也遭大罪了,都是日本人鬧得,如今日本人已敗走,他們應該過幾年太平日子了。

唐鉞回到小院,看著正在收拾屋子的甄梅說:“我要去電話局,甄醫生要不要一起出去逛逛?”

甄梅遲疑了一下說:“我想收拾一下屋子,至少要掛上帳子。”

唐鉞拉著甄梅的手說:“這些讓青禾去做,這樣他們在這宅門裡才待得理直氣壯,而不是畏首畏尾。”

甄梅笑道:“我怎麼覺得,你穿著長衫往這個宅子裡一站,跟我爹一樣了,和上海的你都不太一樣了。”

唐鉞揹著手回身看甄梅:“那你覺得哪個好,是上海的唐鉞好,還是北平的唐子輿好?”

甄梅挽著唐鉞的胳膊往前走著說道:“都好,上海的唐鉞是飛將軍,這裡的子輿是青衫公子。”甄梅雖然嘴上這樣說著,心裡卻在擔憂,怕唐鉞心裡鬱悶。

北平的街道比起上海,更多的是安逸和樸實,唐鉞叫了黃包車,帶著甄梅慢慢在城內逛著,給她講那些殘垣斷壁下的輝煌歷史、給她說那些市進衚衕裡的悲歡離合,帶她品嚐那些飄著香氣的美味點心,帶她看那些京腔京韻的唱唸做打,唐鉞幾乎都找到了當年帶著子路偷跑出來逛的那種感覺,但那時沒有現在的心滿意足。一連十幾天,二人沉醉徜徉在這座古老京城的小街小巷中,唐鉞心內暗驚,也許自己骨子裡就是一個紈絝之徒、享樂之輩,這種日子過起來,自己竟是如此地享受,絲毫沒有對上海的流連不捨,但看到甄梅高興之餘,不停地在觀察自己臉色,甄梅在擔心自己不開心,但唐鉞內心卻是真的很開心。

一個來月轉眼過去,唐宅已收拾得利利整整,電話也已裝好,唐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