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沒錯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吊打三皇子,竊國錄,嗯沒錯姓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想到拿下天鹽鎮這麼簡單,想想也能明白,北海道島是德川氏的地盤,他們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地盤有其他的武裝勢力的。
第二天,一些原來天鹽鎮的村民把開採下來的銀礦原石就源源不斷的運過來來了,是天鹽鎮的村民自己運過來的。
冷戰告訴他們可以來碼頭換布匹和糧食。王要開了一個通道,士兵把守開始和村民們交易。
既調動了村民們的積極性,這樣冷戰那裡除了俘虜,還能僱傭一些村民來採礦和運輸。
又到了下午,這離王要給德川氏三天的時間還有很久,不過德川氏還是來了。
這次不光是那會中原話的老頭,還帶了幾個穿著華麗的官員。一隊二十幾武士護送。
“尊敬的周國大人,我們德川氏願意和平,但是整個德川氏的存銀只有300多噸。這也是和外國做交易留存下來的。達不到您要的500多噸。”
“不過我們可以給您帶來200民奴隸做補償,另外再出一百名奴隸和您交換布匹和瓷器。”
“至於天鹽鎮和禮幌港口,您想呆幾年呆幾年,不過要以租的形式,您只要付出一部分佈匹和其他商品就可以,如果您能慷慨的提供一些銅鐵,我們願意用女子過來交換。”
王要點點頭,覺的行,算是和德川氏達成了協議,禮幌和天鹽鎮成了租界。德川氏不再管理,王要自己管轄。
就此,王要的東夷之行也算安穩下來。600的戰俘和奴隸,加上僱傭的村民。
大概過了一個月,王要湊齊了600噸白銀,700噸白銀原礦。這包括了德川氏的賠償和鹿兒島的交易,這已經很不錯了,畢竟現在是戰亂時期。
等王要的船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有了兩個好訊息。
第一王要僱用了德川氏那個會講中原話的老頭,搭上京都的武田氏,可以再交易一些白銀。
武田氏和織田氏在打,織田氏抽空還過來捶德川氏。
所以這筆買賣談的很順利。
第二就是,王要臨水郡的船廠第一艘裝了蒸汽機的船已經開始試航,這次一共三艘,但是都不大,一百多噸的載貨量。
不過都用了大量的合金,木頭都很少用了,遠航不是問題。
太子和三皇子分別還得到了了一筆贊助,原來皇上心想自己的海軍沒啥用,直改了陸軍鎮守了京城。
王要估計是不是老皇帝大限快到了?這是防誰呢?
海軍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二十艘能遠航的大船,小船都處理了。這些船的承載都在80到200噸。都是大帆船,分給兩個皇子。
三皇子的船隊現在還沒回去,聽說只有兩條200噸的商船,還是三皇子做了許多承諾才得到了那兩個商人的支援。
結果他的船還沒回來,太子的船回來了,直接搞回來了1000多噸。
三皇子都快裂開了,所以他剛分了海軍的十艘退役船,就立馬派出來了。幾乎和王要的船同時出發,不過他們好像去了鹿兒島,航線不一樣,所以沒碰到。
而太子分到的十艘海軍退役船,現在正在臨水郡碼頭接受修理和加固。並且開始加裝一些合金件。
那些船太舊了,根據王要船廠的技術員說,出海遠航有扛不住風浪的風險,所以還是改裝好再出發吧。
預計能和王要的三艘蒸汽機船一起出發。太子出面還僱傭了不少不願意離開海軍的人當船長。
加上太子的親衛也有500多人的兵力。
所以王要現在沒必要來回跑了,只要使勁的交易白銀和囤銀礦原石就行了。等一個多月以後。自己的十三艘船一來,裝滿了拉回去。
穩贏!
又一個月過去了,銀礦產量大增。特別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