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6章 蠢蠢欲動的日本,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蘇德戰爭爆發是鐵一樣的事實,在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日本又該何去何從,這很快就成了日本高層爭論的焦點了。

因為德蘇開戰意味著日本可以從北方蘇聯的沉重壓力下解放出來,這時可以趁機南下,建立自給自足的態勢,這是一種論點。

另一聲音是,德蘇開戰意味著北方蘇聯的削弱,這時應該北進,消除北面的憂思。

這其實還是日軍上下一直在爭論的南下和北進政策,從之前的國際局勢來看,南下似乎更符合日本的利益。

但是眼下隨著蘇德戰爭爆發,陸軍省佐藤賢了軍務科長等人都覺得眼下對與大日本皇軍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大本營應該立即和美國妥協,解決北方問題。

蘇德戰爭爆發十天後,7月2日,日軍高層召開御前會議,出席會議的除首相、內相、陸、海、外三相、陸海軍兩統帥部長和次長、樞密院議長外,河田藏相和鈴木企劃院總裁也參加了會議。

會上,首相近衛大公爵發言,稱考慮到當前世界形勢,尤其是德蘇兩國開戰後的形勢和美國的動向、歐洲戰局的進展以及處理中國事變對策的有關方面等,現在迅速決定帝國應採取的對策,是帝國目前的當務之急。

因此,政府和大本營陸海軍部反覆協商,草擬了一份《適應形勢演變的帝國國策綱要》,希望日本國策建設大東亞共榮圈基礎不應該因為世界形勢的演變而有絲毫的改變,繼續努力解決當前的中國事變。

但除此以外,為了確立自存自衛的基礎,還要在南進的同時,隨時解決北方問題,以消除北部邊境的憂患,適應世界形勢,尤其是適應德蘇戰爭的演變。

首相之後,參謀總長和軍令部長都作了發言,最終決定大本營陸海軍部加強了對蘇戰備。

儘管御前制定了對蘇戰備的決議,但是關於解決北方問題使用兵力的規模問題,因為陸軍省和參謀本部之間想法不同,所以遲遲定不下來。

陸軍省當局想採取徹底的“瓜熟蒂落主義”,在可能的情況下,用前述駐滿洲、朝鮮的大約16個基幹師團所轄的兵力來解決北方問題。

對此,參謀本部當局的企圖則主張,根據需要進一步從中國和日本國內向滿洲增兵,以23個基幹師團的兵力,強行解決北方問題。

這樣增加兵力,必須以國家意志作出有關武力解決北方問題的決定,單憑統帥部是辦不到的。

而且對北方行使武力要受季節的制約,最遲必須在9月上旬開始行動,在嚴冬季節到來之前結束預定的作戰。

因此,如果要用23個基幹師團的兵力強行解決北方問題,那就要估計一下運送增派兵員所需要的時間,至少要在一個月以前就得開始增調兵力。

而這一行動的決斷,又完全取決於德蘇戰爭的演變情況如何。

經過一番爭論之後,陸軍當即最終以演習的名義來完成軍事調動以及補充關東軍的真實意圖!

為此,從7月上旬到中旬,日軍方面下令徵召和動員。準備從7月下旬到9月,最大限度地利用鐵路、船舶、港灣,把應徵人馬和動員部隊運送到了滿洲和朝鮮。

這次動員和集中是日本陸軍建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滿洲國作為戰場,面貌為之一變。

而且為了準備作戰而積聚在滿洲、朝鮮的作戰物資,儘管後來多次轉用於南方和國內,但在戰爭結束時還剩下了大約全部的一半。

由於大規模地增派,關東軍的兵員倍增,總兵力大約達70萬,馬匹約14萬,飛機約6百架,實力大為增強,東北局勢日漸緊張。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進擊的大明鐵騎

省墨

幹宋

任鳥飛

我生活在初唐

江中小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