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6章 搭臺子、唱大戲,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1931年開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全東北就湧現出不下三十萬人的義勇軍。

農民掄起大刀,軍人和警察舉起了槍,綠林隊伍,即東北人所說的“鬍子”,把武力指向日偽,知識分子也投筆從戎。

東北一百五十四縣,九十三縣有義勇軍活動。

初期的東北義勇軍,打出的旗號各不相同,紅旗,綠旗,青天白日旗,還有一種旗幟用上了“反日”的創意,把白底紅圈的日本旗顛倒過來,在紅底上畫個白圈,真是五光十色,各顯神通。

從遼河西岸到松花江畔,從長白山到興安嶺,抗日義勇軍在各處浴血奮戰。

在遼東三/角地帶,鄧鐵梅領導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自衛軍,擁有三萬人的隊伍。

吉林有王德林和吳義成組織的抗日救國軍,他們三打敦化城,打死打傷四百多名日軍。後又攻打額穆和蛟河,繳獲大量槍支。日軍派萬人大軍過來追擊,救國軍誘敵深入,四面圍攻,大擺口袋陣,殲滅日軍三千多人。

在這些人當中,最值得一體的就是東北的鬍子軍。

東北大地山高林密,地廣人稀,多年來一直以匪患聞名全國。到處鬧“鬍子”,不僅僅是地方窮,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崇山峻嶺、大片的沼澤地和草甸地,都是“鬍子”繁衍的好地方。

“鬍子”鬧得兇,舍家棄業投奔山林也成了不少人沒活路時的自然選擇。

但日本人的到來,遠甚於以往的任何一次災荒。

當亡國奴、受小鬼子欺侮,粗獷、豪放的東北漢子咽不下這口氣。

馬占山江橋屢挫敵寇,一戰成名,不但令東北父老覺得振奮,更引得各地的東北軍舊部、地方民團、農民自衛軍、舊時警察甚至山林裡的“鬍子”,也紛紛拉起隊伍,四面向日本人出擊。

一些一度受日軍聲威震攝而降日的偽軍又開始大批大批地反正,重將槍口對準了日本人。使的當時僅有2萬多人馬的關東軍,在這樣的情況下陷入四面受攻而應接不暇的窘境。

僅僅是1932年,先是原東北軍東邊鎮守使於芷山旅第3團團長唐聚五在遼寧桓城率全團官兵起義,接著東北通化大刀隊與日軍激戰方正臺子,再有馬占山部與日軍在呼蘭城郊展開激戰,有勇有謀的馬占山再次大敗日軍,並一口氣追出上百里,直到松花江北岸傅家甸才收馬回營。

與此同時,丁超、李杜的吉林省自衛軍、蘇炳文部的東北民眾救國軍、馮佔海部受後援會領導的第6軍團、王德林部的國民救國軍和王顯聲、熊飛指揮的警察大隊在遼吉黑三省大力發展組織,擴充抗日實力。

投身抗日隊伍,在當時的白山黑水間似乎已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轉的風潮,就連“九·一八”事變前正在拉桿(組織匪幫)或關在大牢裡的鬍匪頭們,也都為東北父老的這股抗日熱情感化,拉起隊伍下了山,投入了抗日義勇軍的陣營。

其中,掌舵的大多是聲震關內外的積年慣匪,如吉黑兩省的宮長海(宮傻子)、姚秉乾(雙山)、李忠義(海青)、張希武(天照應)、馬鳴春(一隻雞)、劉萬奎(劉快腿),遼寧的項青山、張海天(老北風)、小白龍等。東北的匪盜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整齊地下山,投身到同一支隊伍裡,就是地方當局多少次優祿招降也難見這種局面。

這股土匪也算是良心未泯,終於在國家、民族和自己的家園遭難時,像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一樣盡了一份自己的力。

當年義勇軍抗日力量的發展達到了頂峰,當時30萬之眾的抗日義勇軍,足跡遍及白山黑水的各個角落。

但好景不長,在日偽軍的聯合絞殺下,再加上這些部隊本身沒有統一的領導,作戰全靠心中的義氣,最終被日軍各個擊破,就連大名鼎鼎的馬占山部也不得不撤到蘇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