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3章 開年大戲(一),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後,西尾壽造感覺到了深深的威脅,也讓日軍高層意識到中國政府的反抗力量越來越強大,最重要的是,此時日軍方面已經徹底的絕了從中國撤兵的想法,因此想要逼迫中國政府投降還需要進行軍事打擊。
關於從中國撤兵的計劃是在1939年提出來的,去年日本國內發生旱災,直接影響到軍工生產,不能完成預定指標,而在“美日通商條約”廢除後,進口數量驟減,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本軍民經濟的發展。
在對外關係上,日本不僅與蘇聯發生武裝衝突,諾門坎一戰更是直接刀兵相向,而現在又與英、美、法等國家進入險惡的階段,這讓日本處於一種四面皆敵的危險處境。
根據以上情況,日軍大本營即提出縮減軍隊,節省軍費,加緊新武器的研製與生產;在戰略上,積蓄力量,既準備進攻蘇聯,也準備進攻英、美。
日本陸軍省依此提出了一個精簡計劃,即一方面繼續放出和談空氣,同時推行以華制華的偽化活動,擴大偽軍,扶植偽政權;加緊開發、掠奪華北等地戰略物資。
另一方面,擬在1939年底,將在中國關內戰場的部隊,由85萬人減至70萬人,至1940年底減至50萬人,至1941年底減少至40萬人。
不過讓日軍大本營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這些考慮,與其在華指揮官們的想法截然相反。
作為指揮中樞,他們的眼界還是要更寬一些,可以從總體戰略上考慮問題,但是那些一線的指揮官們卻並不瞭解日本帝國這條危船,即將撞上巨礁的整個情況。
現地的指揮官們認為,當前在華不僅不能減少部隊,而且還應增兵,並繼續向中國大後方,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以消滅中國野戰軍主力,擴大佔領區,使中國政府和軍民失去穩定的抗日基地,以徹底解決中國問題。
甚至於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則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實行長期抗戰,是與蘇聯的大量軍事援助和道義上的支援有很大關係,蘇聯的大批空軍以志願軍名義,已在中國戰場對日作戰,因此當前應利用中國戰場暫時處於沉寂的情況下,以至於在去年5月份發動了諾門坎戰爭。
此外積極主張在中國關內繼續發動大規模進攻的代表人物,還有駐武漢的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他在1939年底上報大本營的“日華事件迅速解決意見書”中提出:“目前中國有各種抗日力量,但其中樞,是以黃埔軍校畢業生所統治的中央軍。因此要想解決中國問題,必須積極作戰,殲滅中央軍的主力和擴大佔領區。當前應進攻長沙、衡陽和佔領宜昌,與華北方面軍配合,打通從信陽向北至鄭州的鐵路。”
岡村還認為,長期持久的戰爭,對日本帝國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小規模作戰,誘降活動,解決不了中國問題,只有大規模的進攻,才有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
最後岡村還引用孫子兵法“作戰篇”中的一段,以說明他的觀點,即“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為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岡村寧次的這些看法,也得到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西尾壽造、總參謀長板垣徵四郎的支援。
也正是由於戰場司令官們的反對,再加上日軍在諾門罕地區又遭到慘敗以及德軍在歐洲發動對波蘭的進攻,最終使得日軍總部原計劃精簡軍隊、節省軍費、研製新武器等,在1939年底並未能實現。
既然不能撤兵,那麼唯一能做的就是進攻了,再加上日軍察覺到中國政府有反攻武漢的意思,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為了防止第11軍遭到中國軍隊大規模的攻擊,於是決定以該軍為主力,即集中兵力以多路攻向武漢西北的棗陽、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