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2章 攻佔東南亞的戰前準備,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華北、華中地區局勢尚且還算穩定的情況下,大本營很快就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在中國南部沿海進行實戰練兵!

這個決定對於日軍全體高層的震動非常大,不明所以的人並不覺的有什麼部隊,但是對於日軍軍團級、方面軍級乃至更高階的軍官而言,這就是一個非常的明確的訊號——大日本皇軍要對南方動手了。

北進南下之爭在日軍中由來已久,盧溝橋事變爆發以來,中國已經獨立抵抗日本侵略者4年之多。由於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反抗日本侵略者,日軍迅速吞併中國的野心也被徹底擊碎,中日雙方在戰場上形成僵持狀態。

然而,此時的日本本土仍然保有大量的有生力量沒有投入中國戰場。

不是日軍不想投入更多的兵力,儘快打垮中國,而是日本雖然空有蛇吞象的野心,卻沒有足以支援進行持久戰爭的資源與實力。

當已經在中國戰場上泥足深陷、無法脫身之時,日本國內對如何擺脫戰爭困境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考量。

一派秉持日本長期以來的“大陸政策”,認為應當憑藉德軍入侵蘇聯的契機,北上進攻蘇聯,完成與盟友德國會師的同時,獲取蘇聯境內豐富的石油礦產資源,從而增強戰爭實力打破中國戰場上的僵局。

另一派則認為,應該趁英美等國忙於應對德國之時,南下佔領已經淪為英美殖民地的東南亞各國,並且在獲取豐富的石油資源的同時,徹底斷絕英美等國對中國的經濟援助,從而早日完成“大東亞共榮圈”的戰略構想。

在1939年之前,北進派是佔據著絕對的上峰的,但是諾門坎事件卻讓日軍艱難的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北進不可行。

諾門坎戰役再次證實了蘇軍火力和機動力量的壓倒性優勢,日軍認識到自己與蘇軍相差太遠:從坦克數量、效能到後勤部隊的汽車運輸能力,從火炮的數量、炮兵素質到單兵武器的自動化程度,從戰場總體指揮到諸兵種的合成上,從戰場形勢分析至作戰理論都遠遠不及蘇軍。

儘管日軍方面最後用含糊其辭的言語掩蓋了在諾門坎地區碰壁之後的狼狽,但是事後卻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方針或做出有實際意義的行動,再次針對北方的蘇聯。

加之海軍認為北進西伯利亞無立竿見影的利益,而南下東南距則會迅速得到石油、錫、鋁、橡膠等日本急需的戰器物資。這樣,在陸、海軍的南進、北進紛爭中,諾門坎事件成了最後一個決定性的砝碼,天平倒向了海軍一邊。

陸軍由於戰敗而喪失了發言權,北進的路被堵死了。

更重要的是,在1939年8月23日,就在日、蘇間的戰鬥還在激烈進行時,蘇聯、德國突然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這對日本政府來說,無異於外交上的當頭一棒,他們希望透過《**產國際協定》來利用德國牽制蘇聯的政策徹底破產了。

外交上、軍事上的雙重慘敗,使日本政府無法接受,平沼內閣全體辭職。

這一系列事實使日本軍界、政界終於認識到:北進是不可能的。

由此,經過長時間的徘徊與爭議,“南下”派最終獲得了徹底的話語權。

一來呢,從張鼓峰戰役到諾門坎戰役,驕狂的日軍一次又一次在與蘇軍的作戰中嚐盡了苦頭,卻討不了什麼便宜。面對仍然有著大量蘇軍駐守的北方,日軍便失去了再戰的勇氣。

二來,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歐洲局勢,英美等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中調走了大量有生力量,防衛變得十分虛弱。

最後,美國除了繼續加大對中國的經濟援助外,開始對日本進行制裁,以此敦促日本放棄對中國的佔領企圖。

這對資源匱乏而又不甘心就此收手的日本來說,無疑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