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8章 求援,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魯戰區總部的電報是於總司令親自發來的,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求援。
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蘇魯戰區各部隊都被打的節節敗退,之前攻佔的縣城和大一點的城鎮基本上全都被日軍攻佔了,各部隊眼下有被日軍合圍的危險。
經過這幾個月的發展,蘇魯戰區各部隊都在魯南地區站穩了腳跟,實力也有所提升。
尤其是幾個主力軍更是發展迅速,就拿于學忠的第51軍為例,眾所周知,第51軍是東北軍中絕對的主力,但是大家卻不知道這支部隊在抵達魯南前基本上被拼光了。
說起第51軍的前身,可從1917年成立的陸軍第18混成旅談起。而該旅的組成基幹人員,則可繼續向前追溯至清末的毅軍。因此可以說,第51軍是民國時期各軍隊中,歷史最為悠久的部隊,沒有之一。
第18混成旅成立之初,由老牌毅軍軍官趙榮華擔任旅長,該部屬直系,後在繼任旅長於學忠的率領下發展成師,繼又投奔奉系。此後幾經改編,於1933年2月擴編成第51軍,軍長由於學忠繼續擔任。
于學忠率部加入奉系後,便在河南、江蘇與國民革命軍展開激戰。在奉系部隊接連敗退的情況下,于學忠的部隊不僅擋住了國民革命軍的進攻,而且還承擔起掩護奉系主力北撤的重擔。
如此種種,不僅奠定了于學忠在奉系內部的地位,也使部隊不斷得到壯大,直至發展為軍。
1933年2月第51軍成立時,是一支三師制甲種軍。但在經過1936年的"西安事變"之後,東北軍被分化瓦解,第51軍也在此形勢下被縮編為兩師制乙種軍。
因為在事變發生前,駐軍甘肅的第51軍是擁護張學良最為堅決的部隊之一。事變發生後,第51軍又是率先在陝西境外對中央軍採取武裝繳械的部隊。
照理來說,這樣的"叛軍"隨時都有被南京方面解決的危險。
好在事變結束後,老蔣還想安撫東北軍餘脈,尤其是于學忠這位在東北軍中素有威望的高階將領,便任命他為江蘇綏靖公署主任兼第51軍軍長,使這支部隊能夠擁有自己的小地盤,繼續得以維持。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第51軍的任務是戍守原防。等到1938年1月日軍侵入山東、安徽境內時,軍長於學忠奉接到了軍事委員會的直接電令,要該軍開赴淮河佈防,以防攻佔南京的日軍北上,與從山東南下的日軍會攻徐州。
在接下來的近一年的時間裡,第51軍就像是救火隊員一樣出現在各個戰場上,鏖戰淮河,第51軍以傷亡3000餘人的代價,完成了第5戰區要求其阻擋日軍的任務;血戰蘭陵第684團上校團長劉明中彈身亡、第340旅少將旅長扈先梅壯烈犧牲。
蘭陵鎮一役,第51軍傷亡8000餘人,其戰前精銳大都在此役折損。
武漢會戰第51軍同樣傷亡慘重,開戰兩年第51軍在陣亡4名少將、6名上校、15名中校,全軍累計傷亡接近2萬人,精銳幾乎拼光了。
部隊開拔北上魯南的時候,第51軍兩個師加起來也就一萬多一點,比巔峰時期少了三分之二的兵員。
而且武器裝備也很差勁兒,要知道東北軍各部隊在戰前一個連基本上能達到九挺機關槍,但是隨著戰損之後得不到有效的補充,第51軍一個連也就只剩下四挺機槍了。
但是經過這幾個月的發展,尤其是之前攻打臨沂繳獲豐厚,部隊不但新增了四千多新兵,武器裝備也增添了不少。
這還僅僅只是一個第51軍,其餘諸如第57軍、海軍陸戰隊以及第69軍也各有收穫,眼看著整個魯南的日軍被打的丟盔棄甲,蘇魯戰區形勢一片大好。
結果小鬼子來了這麼一出,部隊良好的發展勢頭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