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0章 錦囊妙計,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李國耀留下來的這兩條所謂的錦囊妙計,徐虎等人都是一陣茫然!
這第一條還算好理解,畢竟小鬼子進攻熊耳山的機率很大,抓緊時間修築工事本就是應該的。
但是第二條他們可就想不明白了,這個時候不養精蓄銳加強戒備,反倒是不斷地刺激小鬼子,這是怕小鬼子來的慢嗎?
儘管他們隱約也察覺到了李國耀的意思,但是小鬼子之所以敢侵略中國,那就是有絕對的信心,可不是被嚇大的,這虛張聲勢對小鬼子真的管用嗎?
對於徐虎等人心裡的疑慮李國耀是看在眼裡,但是卻沒有解釋,反而讓他們嚴格執行命令就行了。
關於對付棗莊日軍,李國耀心裡非常的自信,他的信心不是來自於雙方實力的對比,而是來自於千年前的諸葛孔明,因為諸葛亮就用這種手段鎮壓了曹魏幾十年,直到他死的時候曹魏都沒能南下蜀漢腹地。
諸葛亮在三國中,其智近妖,被稱為“智聖”,其智力絕非我們這些平常人所能比。
很多人對於諸葛亮在擔任蜀漢丞相的時候不顧國力不斷地進行北伐,勞民傷財卻有一無所獲之舉頗有微詞,甚至於對他的能力也有所懷疑。
但是仔細想想諸葛亮是何許人,他那人特別精於算計,會做賠本的買賣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用意絕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三國定鼎之後,關羽大意失荊州,直接喪失了蜀國爭奪天下的機會。
赤壁之戰後,劉備借荊州,西取益州、漢中等地,一躍成為高富帥,真正地擁有了爭奪天下的實力,可謂是劉備的上升期。
正當劉備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關羽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率軍從荊州北伐,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這時候劉備真正達到事業巔峰,眼看有希望一統天下。
但魏國和吳國聯合,關羽大意失荊州。
荊州的失去,造成蜀國不僅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更要命的是失去了逐鹿中原的重要戰略跳板。
劉備衝冠一怒為關羽報仇,劉備率蜀國精銳,以為關羽報仇為名,發動了夷陵之戰,攻打孫權,實則是為了奪回荊州這塊戰略要地。
但這次老司機劉備,竟然陰溝裡翻船了,被初出茅廬的陸遜打敗了,蜀國精銳損失殆盡,蜀國元氣大傷,要不是魏國虎視眈眈,吳國見也佔不到便宜了,主動講和的話,蜀國就玩完了。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韜光養晦,準備再戰。
夷陵之戰大敗後,劉備病重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
前期,諸葛亮休養生息,恢復元氣,厲兵秣馬,掃清內患,好不容易才緩過來。
按理說,你就繼續韜光養晦唄,別浪才對,為何後來諸葛亮堅持六出祁山堅持北伐呢?
實際上,是以下兩個隱情。
一是北伐,一統天下是蜀國的既定目標,除此之外,為了擴充套件地盤,也必須要北伐。
在失去荊州後,蜀國在三國中,面子最小,人口少,經濟落後。千萬不要拿現在的天府之國和千年前的四川相比,當時四川還是落後的偏遠山區,遠不如曹操的北方經濟發達。
一統天下是蜀國的既定目標,為了完成目標,為了蜀國的生存,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必須要對外擴張,但蜀國的西邊和南邊都是荒蕪之地,而東邊是盟友孫權,由於聯吳抗魏的總體方針不能破壞,只能選擇北伐。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攻祁山,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降蜀,這就是土地、人口、財富,此消彼長,美滋滋呀!
第二個原因是進攻是最好的防守,諸葛亮清楚地明白魏國和蜀國在整體實力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如果採用保守的防禦的話,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