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4章 背鍋俠,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馬德勝帶著一臉的疑惑離開之後,李國耀笑著搖了搖頭!

他知道馬德勝心裡還有疑問,但是他卻不打算解釋什麼!

其實以馬德勝的聰明課肯定也能看得出來,他這樣做應該不全是嘴上說的那樣,是為了幫于學忠。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的,李國耀之所以讓于學忠出兵臨沂,固然是有幫于學忠和蘇魯戰區揚名立萬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李國耀需要一個頂缸的人。

正如李國耀剛才說的那樣,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不管是山東遊擊總隊還是于學忠所部,想要站穩腳跟並有所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打仗,打勝仗。

老蔣對於東北軍的忌憚是有目共睹的,抗戰爆發前老蔣便在計劃肢解東北軍,抗戰爆發後更是將東北軍所剩的六個軍全部分割使用,尤其是備受少帥看中的于學忠所部和吳克仁所部,都被上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吳克仁的67軍從華北打到華中,最終折戟松江城,幾乎以全軍覆沒的悲壯成為了犧牲品。

而於學忠所部同樣差點重蹈覆轍,只不過于學忠手段更高明一些,他不與老蔣正面衝突,而是將全部精力放在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身上。

尤其是進入1938年以來,于學忠所部更是被第五戰區當成了絕對的主力來使用。

1938年1月于學忠的51軍受命堅守淮河。戰前,部下像往常那樣請示于學忠:“拼不拼?”

于學忠說:“現在打日軍不拼還行?不拼還能對得起中國人嗎?在中國還能站得住嗎?”

在得知重要陣地賈家埠是由他的叔伯兄弟於學道防守後,雖然兄弟兩人關係密切,在軍隊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但是上了戰場,面對民族仇敵,于學忠卻在電話中對師長牟中珩說:“你告訴於學道,奪不回陣地,我連他一起槍斃。”

這句話在部隊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極大地鼓舞了官兵計程車氣。在這次戰鬥中,於學道雖然身負重傷,卻仍然堅守陣地,英勇殺敵。

于學忠以兩個師的兵力約人,死守小蚌埠,血戰臨淮關,頂住日寇3個師團共計4萬人的瘋狂進攻。

副軍長韓博文對於學忠說:“你是集團軍總司令,不必守在前線。”

于學忠回答:“我在陣地在,可以激勵士氣!”

在連續8天的防守中,51軍傷亡7000人,但他們守住了淮河,日軍的傷亡達9000人以上。

淮河一戰,使于學忠和他的51軍聲威大震,當時的中外媒體都稱51軍為“血肉長城”,于學忠則被譽為“偉大的將軍”。

在國民黨一級上將中,只有于學忠在抗日前線負過4次重傷,這也為他贏得了全國軍民的尊重,日軍對他既恨之入骨,又畏之如虎。

臺兒莊戰役時,于學忠奉命率疲勞之師增援臺兒莊,任中央兵團副總指揮,在率部智取韓莊、堅守防線、爭奪賈家埠、血戰禹王山戰鬥中再立戰功。

徐州撤退時,于學忠任魯南兵團副總指揮,率部負責殿後。戰區的要求是堅持到5月20日,51軍沒有提前一分鐘撤退。

一直堅守到20日晚8時,于學忠才率部開始撤離,這時所有道路都被封鎖,于學忠部曾被敵切成數段,分割包圍。

之後,部隊分散,自選路線,分別向確山、信陽集中待命,在河南明港又奇蹟般地陸續集結。

由淮河出發時全軍近人,回來仍有人,除犧牲者之外,沒有擅離一人,甚至還有其他部隊的官兵慕名前來投靠。

此後,于學忠又率領部隊參加了武漢保衛戰。

武漢保衛戰是抗戰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並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次會戰。國民黨軍隊分左、中、右3個兵團,于學忠任左翼兵團副總司令、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