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4章 援兵至,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而就在王山奎打算進行最後的衝鋒的時候,遠處突然傳來了一陣沉悶的馬蹄聲!

所有偽軍臉色都是大變,他們知道是日軍的援兵來了,他們完了!

小鬼子騎兵的戰鬥力王山奎等人都清楚,面對面單挑他們很難打的贏對方,一方面是武器裝備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戰馬的因素。

戰馬的作用不言而喻,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自然比不上牲畜的力量之大,到兩漢時期,戰馬更是迎來了空前絕後的發展時代,在當時一方軍隊的勝敗很可能取決於一方軍隊的戰馬數量與質量,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勝負興衰也很可能與戰馬有關。

二戰期間,由於工業化程度還不高,日本部隊除了保留了相當數量的騎兵,在炮兵部隊、輜重部隊裡也大量使用戰馬。

比如日本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的劃分標準其實就是根據師團馬匹的數量來確定的,甲種師團又叫做挽馬師團,馬匹數量可達7630匹,乙種師團又叫做馱馬師團。

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了騎兵聯隊,相對來說,乙種師團和甲種師團最大的區別就是騎兵較少。

當然,此時戰馬最大的作用並不是應用於騎兵,而是用作牽扯物資的畜力工具,以日本甲種師團的編制來說,八個聯隊中,騎兵聯隊中只佔用了429匹馬,而野炮聯隊佔用2269匹戰馬,輜重聯隊佔用2612匹馬。

很多人對戰馬的理解是騎兵作戰,實際上這是對戰馬的不瞭解,騎兵衝殺作戰在高速槍械的發展上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因此,騎兵更多的作用是用在移動作戰,快速支援上,偵查和通訊上,用騎兵去衝壕溝,那是腦殘的作風。

眾所周知,日本人是出了名的矮小,但他的馬卻很高大,被稱為“東洋大馬”。

很顯然,日本群島這樣的水土是養不出來這樣身材的馬的,甚至於日本是根本就不產馬的,其本土馬來自於中國。

南宋末年,忽必烈宣佈征伐日本,兩次進攻日本,其中第一次曾經登陸作戰,但是遭遇日本抵抗與颱風,蒙古軍隊的進攻受挫,大量蒙古戰馬被日本幕府俘獲,成為戰利品,也成為日本改良日本戰馬的幫手。

之後經過改良的戰馬活躍在日本的戰國時代,特別武田馬隊所到之處戰無不勝,這樣的戰馬一直被保留下來直到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的霸權主義思想,開始組建軍隊,發展軍工。

二戰時期,日本加入德國軸心國聯軍,開始向中國實施侵略計劃,日本的兵種很全面,作戰能力也可圈可點,由其是以突擊迅速聞名於二戰戰場的日本的騎兵非常難對付,但是國土資源貧瘠的山地國家日本,根本培養不出這樣的戰馬。

俗話說“物似主人形”,日本人矮,他們的馬更矮。

日本的原產馬,是蒙古馬在日本和驢子雜交的後代,叫做來蘇馬。來蘇馬的身高只有1.3m—1.4m左右,是標準的短腿馬。如日本人一樣,這種馬僅比中國的驢子略高,自然也談不上有多大力氣和多強的負重。

明治維新之前,來蘇馬幾乎裝備了所有的日本軍隊,身材同樣矮小的日本人騎在來蘇馬故作威武,那畫面別提多搞笑了。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加強了與歐洲國家的聯絡,日本在外交過程中注意到了身高在1.6m—2.0m歐洲馬,十分羨慕,於是就想著培育出自己國家的高頭大馬。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進擊的大明鐵騎

省墨

幹宋

任鳥飛

我生活在初唐

江中小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