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4章 毫米迫擊炮!,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炮這玩意兒向來是中國部隊的一個短板,這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了,不僅僅是李國耀所部,其實這也是所有中國軍隊共同存在的問題。
相比而言,日軍不僅訓練有素,擅長近距離拼刺和精準射擊,而且武器裝備精良,坦克、飛機和各種型號的火炮均裝備到了一線部隊,所以日軍的火力異常猛烈,往往給裝備簡陋、武器低劣的國軍部隊造成重大傷亡。
撇開日軍的輕武器先不說,單論雙方的炮兵實力,那簡直是天壤之別,就沒在一個水平上。
如果非要做一個直觀的對比的話,就相當於裝備重武器的解放軍與只有輕武器的武警部隊之間差距,兩者之間完全沒有可比性。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大量美國軍事援助到來之前,國軍長管火炮總數尚且不到日軍的幾十分之一,一般情況是,國軍一個戰區的火炮總數加起來,還不如日軍的一個師團。
所以,在長管火炮方面,日軍對國軍有壓倒性優勢,其恐怖的火力往往會對國軍炮兵或步兵造成重大傷亡。
比如在淞滬會戰中,對於日軍炮火的威力,國軍就曾深有體會。
當時,國軍副旅長郭汝瑰曾將全旅所有的火炮集中起來,企圖與日軍進行一場炮戰,未料,剛開炮還不到5分鐘,日軍的炮彈就像雨點一樣呼嘯飛來,頃刻間就將國軍的炮兵陣地殲滅了。
這種恐怖的炮火力度和密度,讓郭汝瑰膽戰心驚,也讓國軍戰士感到恐怖至極。
可以說,在長管火炮方面,國軍在當時是敵不過日軍的。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國軍卻有一種裝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炮火上的短板,這種武器便是李國耀剛剛抽到的—82毫米炮擊炮。
82毫米迫擊炮,是由南京金陵兵工廠以法國布朗德的1930年式81毫米迫擊炮為基準和參照,於民國20年研製而成,當時將其命名為民國20年式82毫米迫擊炮,簡稱82毫米迫擊炮。
82毫米迫擊炮的初速為每秒196米,射速可高達每分鐘20發,最大射程2850米。全炮總重量為69公斤,可以拆卸成三個部分,最重的部分只有30公斤。
之所以說,82毫米迫擊炮是抗戰時最重要的曲射步兵炮,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這種火炮效能優越,操作簡便。
82毫米迫擊炮無論是在初速、射速,還是射程上,均高於日本的94式毫米迫擊炮和97式81毫米迫擊炮。
日軍的94式毫米炮擊炮總重超過150公斤,一般步兵是無法攜帶的,只能以騾馬或汽車運輸,雖然其口徑比82毫米迫擊炮略大,但是威力卻遠遠不及82毫米迫擊炮。
而國軍82毫米迫擊炮直接拆卸成三個部分後,三名士兵就可輕鬆扛走,待需用時,再以極快的速度裝配好直接使用。
直到戰爭中期,日軍才研發出了新一代97式毫米迫擊炮,將其取代。
但是中國方面卻不甘落後,82毫米迫擊炮幾經升級,在炮箍、炮尾和底板等方面都有很大改進,效能進一步提升,很快就再次超過了日軍的97式毫米迫擊炮。
其次是82毫米迫擊炮機動性超強,可以隨時隨地打擊敵人。
日軍的迫擊炮不及國軍,而其山炮、步兵炮重量太大,不好運輸,就算勉強運到陣地了,還不能馬上投入戰場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部署。
相反,82毫米迫擊炮架炮發射前,只需要先找一塊平地,用力將底板砸進土裡即可,打完幾炮就可以隨意扛著炮轉移陣地,再尋機打擊敵人。
有人說,日軍不是還有擲彈筒嗎?
是的,但是日軍大正十年的擲彈筒射程僅有100多米,89式擲彈筒也不過500餘米,而國軍82毫米迫擊炮可以打到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