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章 意外之客蕭山令,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生智的賞識,並受命參與憲兵司令部的籌建,被委任為憲兵司令部參謀長。就是在這裡,蕭山令開始了他的憲兵軍官生涯。

1929年蕭山令到南京來,在南京呆了八年,官階逐步上升,從中校、上校、到1937年升為少將,這一路走來蕭山令算得上是順風順水。

淞滬會戰之後上海淪陷,日軍分三路猶如潮水一般湧向南京,對三面環山、前靠長江的南京城形成戰略包圍,南京告急。

12月7日凌晨,蔣委員長夫婦乘坐飛機離開南京。一天後,時任憲兵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和防空司令的谷正倫,因病已到武漢就醫,無法指揮這場戰役。作為副手的蕭山令臨危受命,代理憲兵司令、南京警備司令和防空司令“三司令”之職。

之後,南京市市長馬俊超臨危脫城。老蔣又想到了蕭山令,將首都衛戌司令長官和南京市市長兩份重任交給了蕭山令,另外,他還兼任首都警察廳長和渡江司令。

危城之內,蕭山令一身七職,指揮著11萬中國軍人,抱赴死為國之心,守衛南京。

此時的南京,孤立無援,已是孤城,重兵壓境,危在旦夕。

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後,日軍兵臨城下時,蕭山令奉命守城,成為拱衛南京的實際負責人。此時,侵華日軍進攻南京,有七個師團,十二萬兵力,加之飛機、軍艦,南京已在日軍的立體包圍之中。而南京守軍只有蕭山令直屬精銳憲兵1萬人,以及兩個直屬陸軍師和工兵部隊約3萬人,連同臨時劃歸指揮的衛戍部所屬正規軍,共11萬人。

南京保衛戰後期,守軍已經敗像已露,不少人次勸蕭山令離開南京,但是遭到了他嚴詞拒絕,蕭山令對勸他的人說:“守土衛國是軍人的神聖職責,我應盡忠報國,笑臥沙場。死守南京,我意早決!”

其凜然正氣,令人為之震憾。

在日軍下達總攻擊令後,兩百架戰鬥機升臨中華門上空,另外還有90多門大炮日夜轟炸,“固若金湯”的古城牆,此時變得異常脆弱。

中華門失守,南京全城大亂,城內居民紛紛擁塞街頭,奪路逃奔。電訊中斷,守城部隊各自為戰,與日軍展開激烈槍戰,隨後全軍崩潰。

在之後的突圍戰中,蕭山令奉唐生智命令,擔任渡江總指揮,各軍團按指定地點突圍。命令下達後,除83軍、66軍按命令繞棲霞山突圍外,其餘74軍、72軍、71軍、87師、88師等,全部奪路擁向下關。

在通往下關碼頭的道路上,擠滿了爭相過江的居民,你推我擠,相互踐踏。一時間,江邊喊聲、哭聲和落水者的呼救聲響成一片,大量正在渡江的中國官兵被日海軍火力殺傷,滾滾長江漂滿了士兵的屍體,被打死、踩死的人不計其數,鮮血染紅了江水,滔滔長江此時成了南京軍民的生死線。

因人多舟少,直到13日凌晨,下關仍有三分之二的部隊沒有渡江,其中也有蕭山令。

這時,日軍第6師團已尾追而來,向撤退的中國軍民開火。蕭山令下令憲兵部隊就地阻擊,日軍猝不及防,死傷很多,慌忙後退。但不久,日軍在機槍的掩護下,又發起衝鋒,大批日軍不斷湧來,成半圓形包抄開火。

此時,江邊已無任何隱蔽之物。追殺的日軍沒有料到,中國憲兵部隊會頑強抵抗,背水一戰。

歷5個小時激戰,憲兵部隊已傷亡殆盡。晚七時許,日軍騎兵七千人與水路海軍逼近江邊,水、陸、空夾擊我渡江軍民。

千鈞一髮之際,蕭山令振臂高呼:“成功成仁,今日是也!”率領所剩無幾的官兵,挺著刺刀迎上前去,與日軍白刃格鬥,全部壯烈犧牲。

蕭山令不願被俘受辱,戰至最後一彈,以身殉國,年僅45歲。

肯定是蕭山令發現了指揮部的異常,所以才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進擊的大明鐵騎

省墨

幹宋

任鳥飛

我生活在初唐

江中小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