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傻子,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候我們連番號都沒了,還怎麼打鬼子?”
李國耀沉默了,其實開戰以來,在正面戰場上,國軍與日軍的兵力對比一般都是5:1或者是10:1,但是經常被打得潰不成軍,是因為日軍戰鬥力太強,還是說國軍就是這麼垃圾?
其實不然,日軍戰鬥力在亞洲是最強的,這是公認的事實,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真正導致這種結果發生的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國軍內部的不信任,甚至於相互暗算。
對於蔣委員長來說,雜牌軍和共產黨的部隊一樣,其實都是要消滅的。
原因也很簡單,自1927年國民黨軍隊打敗北洋軍閥後,各部隊長官變成了為新軍閥,視軍隊為私產,割據地盤,互相火併,和北洋軍閥並無分別。而國民黨新軍閥的內戰規模遠較五次剿共戰爭激烈,顯示出國民黨內反蔣勢力的龐大,足以威脅蔣的地位。
所以,很早之前老蔣就把國民黨軍隊分為嫡系的中央軍與非嫡系的雜牌軍,嫡系部隊獲蔣特別照顧,武器、彈藥、被服、糧餉各方面都能得到及時的補充,雜牌軍的軍需則常被剋扣。
比如說張少帥的東北軍,自從1928年皇姑屯事件之後東北軍改旗易幟,再到張少帥率領東北軍進攻紅軍,並就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務。當時東北軍人數20多萬,起初少帥剿共很積極,可是他多次與紅軍作戰,部隊的人員和彈藥損失無從補充。
於是少帥就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東北軍自南來豫鄂,西開陝甘剿匪以來,損失甚重,迄未得到中央補充。餘(漢卿)每次晉謁委座時即蒙慨允接濟補充,迨回防後除電令申斥外,毫無補充之事實,故將校兵士均感苦戰無功,將來勢必由損失而漸消滅……”
張學良的困惑也是所有雜牌軍的困惑,既然已經歸順中央,又為中央派遣作戰,人員和彈藥的戰損理應由中央補充,怎麼不給或少給補充?
這種困惑延續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並且極大削弱了國民黨軍的戰鬥力。雜牌軍為儲存實力求生存,當然不能賣力作戰了。
與此同時蔣並驅遣收編的雜牌軍前往剿共、抗日,俟其傷亡殆盡後,乘機裁撤其番號,或將餘部遣散、改編歸併其它部隊,空出的番號則由嫡系補充。
在收編和改造雜牌軍問題上,陳誠絕對是個典範。陳誠在抗日戰爭前就以黃埔軍官為核心,採取各種手段,大膽收編雜牌部隊,擴充實力。
例如1930年收編湖北的徐聲鈺獨立第十三旅,他的十八軍因此壯大,後成為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之一。這僅僅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案例而已,像這樣的事情在這幾年間不勝列舉。
儘管由於日軍侵華,直接導致國民黨軍閥們暫停內鬥,推戴蔣為領袖,開始團結抗戰。但蔣並沒改變其對雜牌部隊的敵視態度,不斷找機會消滅雜牌部隊,而後者卻小心謹慎,力圖自保。
正因為出於這樣的考慮,老蔣調遣部隊作戰的時候就優先考慮讓雜牌兵去打那些險仗、惡仗,中央軍嫡系則是就去打那些順風仗。
以至於地方部隊如粵軍、湘軍、桂軍和晉綏軍都是各自為體系,對蔣陽奉陰違,有服從,有對抗。而蔣同樣對雜牌軍很不信任,抱著利用的態度,用的時候讓他們當炮灰,不用的時候鳥盡弓藏,嚴重缺乏軍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實這也是今天馬德勝和他說的核心,他們雖然不怕死,但是卻覺得這樣打仗很憋屈,和不值得,畢竟打贏了沒功,部隊消耗完了番號就有可能被撤銷,這絕對是傻子才會乾的買賣,因此馬德勝不想讓李國耀當這樣的“傻子”。
-------------------
ps:第一章送到!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