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4章 影響深遠,抗日之鐵血使命,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構築了不少邊境的築壘地域。
蘇軍在東北的周圍,駐有約14個步兵師、950架飛機、850輛坦克,平均每個師有68架飛機,61輛坦克。而日軍在東北僅有5個師團,220架飛機,150輛坦克,平均每個師團僅有44架飛機,30輛坦克,日、蘇軍事力量懸殊很大。
美國在“九·一八事變”後,已在菲律賓巴丹半島和馬尼拉灣口的哥黎希律島上,加緊構築大型、現代化的地下軍事工程。
石原認為,正是這兩個國家在遏止日本當前和將來的行動,由於日本的軍事力量與蘇聯、美國相差很大,因而他提出了一個開發“滿洲”資源,使之成為具有自給自足和獨立對蘇、對美作戰能力的國防方案。
之後日軍參謀本部即以石原的這個設想,於1936年7月,製成了從1937年至1941年完成對蘇聯作戰準備、開發“滿洲”的5年計劃意見書,並於1937年1月23日得到參謀總長載仁親王的同意,並於1937年4月開始實施。
所以石原莞爾對當年秋季的盧溝橋事變以及上海作戰,都持否定態度,他認為;日本和中國打仗而消耗了力量,這正是中了蘇聯和美國的暗算;日本並沒有作好打一場大戰的準備。
由於向華北、向上海派兵,石原都提出“滿洲”對蘇戰備不足,一但有事將難以應付的看法,認為日本目前正一心建設“滿洲”,加強對蘇戰備以鞏固國防,不要因插手中國問題而弄得支離破碎。
他還提出,如果和中國打起全面戰爭就會陷入泥潭,因此應果斷的把華北部隊撤至山海關的長城一線,然後由近衛首相飛往南京,主動與中國政府商量解決日、中間之問題。
可是在日軍的高階領導層中,對中國的態度大都持增兵和擴大侵略的主張,而石原則認為這些人,是缺乏卓識和遠見,是把日本推向危境的僵化人物。在9月7日決定向上海增派第9、第13、第101師團後,石原莞爾提出辭去作戰部長的職務,離開了日軍的決策和高階指揮機關,最終“擴大派”佔了上風。
“擴大派”的那些人認為“只要將少數的兵力一舉投入到戰場,就能獲得重大勝利”,非但能如處理“滿洲事變”那樣,迅速解決華北事變,還不會招致美、英、蘇等國干涉。
裕仁天皇向杉山元詢問:“事變的處理還要多長時間才能看到希望?”,杉山元樂觀地回答:“事變將在兩個月內得以解決。”
由此“擴大派”掌握了侵華戰爭的主導權,“不擴大派”沒能制止戰爭。
結果卻完全與“擴大派”預料的相反,三個月滅亡中國就像是一個笑話一樣,一個淞滬會戰就打了三個多月。
現在距離七七事變已經過去足足7個半月了,日軍雖然攻佔了中國首都南京,但是卻沒能迫使中國政府投降,反倒是使的中國原本一盤散沙一樣的政府重新凝聚起來,槍口一致對外,這完全讓日本方面始料未及。
尤其是在最近的這兩個月來,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越來越令人驚訝,尤其是在南京保衛戰中,原本日軍的目的是全殲南京城的十幾萬守軍,結果最重打下的卻是一座空城,守軍雖然傷亡慘重,但是卻元氣未傷。
而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皇軍在江北地區是屢戰屢敗,單單一個第13師團就損失了一萬六千多人,相當於一個三單位制的野戰師團。
想想現在日本全國才多少軍隊,這樣慘重的傷亡完全是日軍高層始料未及的。
有此相對的是,原本已經被壓下苗頭的“不擴大派”的代表們重新抬頭,對於擴大戰爭的寺內壽一、杉山元等人進行指責,雙方在大本營以及御前相互攻訐,日本朝堂成了硝煙瀰漫之地,而這些顯然也不是李國耀等人能預料得到的。
ps:今天好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