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9章 查大受,誘餌也,錦衣鎮山河,肥胖的可樂,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入夜。宋應昌寫好了給朝廷的捷報,他吹乾墨跡,將捷報念給軍務提督李如松、監軍欽差賀六聽:“平壤之戰,我軍戰死兩千五餘人,重傷八百餘人。全殲倭奴守軍兩萬六千人,朝奸八千人,光復平壤。”
宋應昌道:“李大帥,賀六爺,你們要是對這封報捷沒有異議,我這就差紅翎信使將捷報送回京。”
李如松站起身:“宋經略稍等。我以為,你應該在奏摺里加上這麼一句話:若無戚家軍牡丹臺之苦戰,安有平壤之大捷?戚家軍主將吳惟忠,當為首功!”
宋應昌道:“好!你李大帥主動讓出首功,真有古先賢的遺風!我這就加上這句話。”
賀六在一旁道:“我們錦衣衛的一百力士,已經送吳老將軍啟程回遼東養傷了。”
李如松道:“嗯,等打完了這場仗,我得請吳老將軍喝一頓大酒。戚家軍不愧是武毅公戚繼光組建的!武毅公已經仙去六年了,戚家軍的軍魂猶在!咱們這些人現在做的事,其實是完成武毅公未完成之事業啊!”
李如松屬於是那種眼睛長在腦門上的人,性情孤傲的很。他常常跟人說,他一生只敬佩四個人。一個是武毅公戚繼光,一個是武襄公俞大猷,一個是他的老師徐文長,還有一個是他爹李成梁。他最敬佩的四個人中,戚繼光排在第一。
賀六欣慰的說道:“戚大帥在天有靈,會因由你這麼個身擔抗倭重任的繼任者感到欣慰的。”
宋應昌修改好了捷報,將捷報給了一名紅翎信使,送回京城。
宋應昌道:“李大帥,六爺,平壤是朝鮮的陪都。咱們既然已經收復平壤,是不是該將朝鮮王接過來了?”
賀六道:“這是自然。呵,咱們初入朝鮮時,朝鮮的官員們還質疑咱們的兵力太少。這一下,也讓他們看看咱們天朝大軍的天威!”
李如松道:“二位,這些國與國之間的繁文縟節,就由你們操心吧。我現在要讓弟兄們好生休養。過一個月後,咱們南下,攻打漢城。”
宋應昌在一旁道:“李大帥是不是該防備倭奴反攻平壤?”
李如松聞言,跟賀六相視一笑。
賀六替李如鬆解釋道:“宋經略多慮了!倭奴一時半刻是不會反攻平壤的。”
宋應昌問:“為何?”
賀六道:“我們錦衣衛的倭情百戶所傳回情報。在朝鮮海峽,李舜臣的艦隊四處出擊,擊沉了無數倭奴的補給船。現在朝鮮的倭奴,只能就地搶掠,補充軍糧。他們是不會傻到反攻什麼平壤的。那樣一來,他們的補給線會拉的更長。如果我所料不錯,他們一方面會加強漢城的防禦,另一方面會派出使者,跟我們議和。”
宋應昌點點頭:“原來如此。如此一來,漢城的倭奴豈不是成了以逸待勞?我們進攻漢城,恐怕。。。”
李如松笑道:“我已經定好了計策。放心,咱們兵力有限。我是不會跟倭奴硬拼的。”
十天後,朝鮮王李昖,率領朝鮮文武官員,回到了陪都平壤!
李昖站在被燒成灰燼的行宮別院前痛哭流涕:“大明英明神武萬曆大皇帝萬歲!我,朝鮮王李昖終於回來啦!”
李如松挑釁似的對柳成龍說道:“柳相,在鴨綠江邊,你還質疑明軍太少?我跟你說四萬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你還不信。”
柳成龍連忙拱手:“天朝統帥神武!天朝士兵神武!卑相那日失禮了!”
賀六在一旁,對李昖說道:“殿下,行宮別院已經焚燬。現在倭奴未平,恐怕你們沒工夫重新修繕行宮。我看,你們就先住到明軍大營之中吧。”
0
李昖道:“全憑賀少保安排。”
入夜,李如松的大帳之中燈火通明,朝、明雙方的官員、將領們觥籌交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