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1章 十五從軍徵,錦衣鎮山河,肥胖的可樂,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戚繼光出了皇宮,拜別了賀六,經陸路還鄉。
做了三十年統兵將領,立了無數不世之功。他帶回家鄉的所有“財產”,不過是滿滿兩大箱兵書。
萬曆十年,九月。戚繼光終於到了登州境內。他的眼前,出現了兩條路。他不知道,哪條路通向他闊別三十年的家。
一個牧童牽著一頭牛,唱著一首童謠,慢慢悠悠的朝著戚繼光這邊走著。
悠揚的歌聲,迴盪在這片和平、靜謐的土地上:“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做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向東看,淚落沾我衣。”
這首童謠,講的是一個十五歲離家從軍的老兵,闊別家鄉數十年後,歸鄉養老。卻發現,自己原來的家已經荒廢。親人們全都已經離開人世。老兵在家中做好了飯,卻不知道給哪個親人吃,最終淚灑衣襟。
戚繼光年輕的時候是個鋼筋鐵骨的漢子。他屬下的將士們,從未見他流過眼淚。現在他老了,淚水似乎多了起來。聽著這首童謠,眼淚已經打溼了他的眼眶。
牧童終於走到了戚繼光的面前戚繼光問牧童:“小孩兒,去登州是哪條路?”
牧童笑著說:“老頭兒,你真笨死了!兩條路,都通向登州啊!哈!我們登州可是個鼎鼎有名的地方!因為我們這兒出了一個舉世無雙的大英雄,叫戚繼光!”
戚繼光愣住了:“哦。是這樣啊。是啊,我老了,笨的活像你手裡牽著的那頭牛。”
牧童唱著童謠走了。
戚繼光忽然回想起來,左手邊的那條路,不就是自己在嘉靖二十九年,上京參加武會試走的那條路麼?
看著這條一望無盡的路,戚繼光回望自己的一生,回望自己是從哪裡來,又到了哪裡去。一段段往事,湧上他的心頭。
洪武十四年,開國名將藍玉、傅友德遠征雲南。大戰過後,傅友德按照慣例,給朝廷呈上了有功、陣亡將士的名單。
陣亡將士名單中,有一個名叫戚祥的人。這是一個官職不高也不低的陣亡者。
洪武帝下旨,追授戚祥登州衛指揮僉事,準其子孫世襲罔替。
兩百年後,嘉靖七年。戚詳的後代戚景通在夫人的產房前苦苦等了一夜。
這時,一聲雞鳴響起,雄雞一唱天下白!
產房之中,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
戚景通看著朝陽冉冉升起,陽光普照大地。他對自己說:“我的兒子,以後就叫戚繼光吧。”
戚繼光是含著金飯碗出生的,登州衛指揮僉事的職位是正四品。算是明軍中的高階武職了。等到他成年之後,可以躺在先祖的功勞簿上,領著四品武官的餉銀,吃吃喝喝,娶一房美妻,續幾名美妾,安安樂樂的享受自己的一生。
然而,如果是那樣,戚繼光就不是戚繼光了。
戚繼光八歲開蒙。在私塾之中刻苦讀書。
十四歲的那個夜裡,秉燭夜讀的少年戚繼光,寫下了一首後人爭相傳頌的詩篇,言明自己長大後的志向:“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幾年後,戚景通病死。十七歲的戚繼光進京,來到兵部,領了委札,正式成為了登州衛指揮僉事。
回到登州之後,他豪氣干雲,他雄心萬丈!他想要將登州城打造成東海之濱最堅固的屯兵城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