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花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夢想與現實,大魏芳華,紙花船,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騎馬去長安,不過數日路程。
秦亮等三人進城時,已快到黃昏時分。他們一到長安,便立刻被漢朝宮闕吸引了目光。
人們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些宮闕殿宇,因為長樂、未央二宮直接就佔據了整座長安城的近小半,簡直是龐然大物,眼睛不瞎都會看到。
另外還有一座建章宮,在西邊的上林苑,據說比長樂、未央二宮還要大。
如此宏偉的建築群,已經歷了數百年風霜,留存到今實屬不易。秦亮久久側目,看著南面的方向,感覺到西漢留下的宮闕、比現在洛陽的大魏皇宮更加宏大。
那宏偉的高臺大殿、古樸的樓閣,彷彿向世人展示著、華夏族群第一次建立穩固而遼闊版圖的氣勢,傾述著那時忐忑進取中的雄心勃勃。
漢朝人曾經挺進陌生的西域,遠征危險的漠北,開拓遙遠的南方,將漢文明的地盤、在地圖上首次夯實了根基,從此萬里疆域永稱漢地。如同這些宮闕群的夯土基礎,可以屹立幾百年而不倒。
但是,無論多麼偉大的帝國,都有壽終正寢的一天,而且那天來得、比建立者的想像更快。
夕陽西下,遠處的陳舊破敗的宮闕、顯得額外冷清與落寞,完全沒有人氣;略顯乾燥的空氣、夕陽的光線,更增荒涼之感。
沒有了足夠多活生生的人、沒有經濟,不管那宮殿有多麼宏大,它只是個奇觀、景點一樣的東西而已。
其實整個長安城、甚至關中地區,秦亮察覺到,其活力都已遠遠比不上洛陽中原地區,人口少了,顯得有點荒涼。這大概也是東漢、大魏都沒有再回到關中建都的緣故罷。
如今,益州等蜀地還剩一些漢朝復興者在那裡頑抗。興許起初那批人、確實是懷揣著理想的,但秦亮明白,很多大事、做著做著就會變得面目全非,不得不面對現實。現在那裡的人究竟為了什麼、是不是還因為理想?秦亮覺得實在比較玄,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漢末亂世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三國連年混戰,並沒有由亂入治,仍然是這副凋敝困頓的敗像。
雖然魏國的朝政,就像洛陽一層層牆隔絕後一樣昏暗,但依舊是實力最強的政|權,想結束戰亂、仍得靠曹魏。漢,它只是個符號,真正有意義的還是人,魏人也是漢。
秦亮等三人牽著馬,沿著行人寥寥的寬闊馳道,先找到了刺史府。眼看太陽快下山了,他決定叫刺史府的官吏安排個房間、住一晚上再說。反正三個漢子,生活要求比較簡單。
不料天還沒黑,便有個小官找到了秦亮,說是刺史聽說他到了、請他去吃飯。小官沒有自薦官職,但應該就是陳安那樣的掾屬,秦亮便又囑託了一句、叫人給兩個同伴也安排飯食。
或是因為秦亮剛到洛陽,郭淮臨時準備宴席來不及邀請賓客,今晚便沒有外人,而且設宴的地方在刺史府的內宅,裡面都是郭淮的家眷。
秦亮被侍女帶到庭院中時,先有個中年婦人帶著個小孩招呼秦亮,“卿便是秦仲明罷。” “外姑婆?”秦亮揖拜道。
王氏頓時一臉喜色,“仲明先跟我來廳堂,汝外姑公馬上就回來。”
她並未引薦身邊的小男孩,只叫侍女帶走。那小男孩多半是郭淮的小兒子,秦亮還得叫長輩,估摸著王氏也覺得有點尷尬。
關中的中外軍將士、兵屯人員與其它地方一樣,家眷並不在關中,被分開了的。但郭淮的妻兒都在刺史府,估計其長子已經出去做官了。
外姑婆大概有四十多歲,秦亮留意看她的五官,果然與王凌、甚至王令君都有些許相似的影子。這王家的女性確實長得不錯,外姑婆四十多了、應該已生了幾個孩子,仍有風韻猶存的風姿,舉止氣質之間自有端莊雅緻之感。
秦亮看第二眼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