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六六章 氣象(上),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隆慶三年秋離京,到隆慶六年六月返京,沈默已經闊別這座京城將近三年了。這三年裡,發生了很多很多事情,有好有壞,或深或淺、或近或遠的影響著帝國的命運,“……
先說好的方面”有人說大明朝最大的幸運,不走出了沈默、高拱、張居正這樣的治世名臣,而是擁有一位隆慶皇帝。但這個觀點並不被大眾接受”事實上,這位總是以好sè、懶惰,以及各種行事荒唐而出名的皇帝”幾乎從不在大明的政壇攪風攪雨,甚至一年到頭不接見大臣”也沒有任何旨意,悄無聲息的,幾乎讓人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然而,他卻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皇帝,不管是大智若愚也好,還是真懶得無可救藥也罷,他都把自己擺在了一個非常合適的位置一本朝立國至今,經過二百年來一系列主動和被動的演化發展,其政治體制和思想〖道〗德,已經變得非常特殊”不同於之前任何朝代,也不同於國初現在”國家的治理已經逐漸由文官階層來完成,皇帝在行政管理上的權責越來越少,逐漸成為一個大臣用來爭取立法的工具和〖道〗德象徵。
直白點說就是,當大臣們意見一致的時候,皇帝就可以一邊涼快去了,大家這個時候最不喜歡皇帝出來干預任何事,如果哪個皇帝偏要指手劃腳”就會被大臣們群起而攻之,指責為暴君:而當大臣們有意見分歧的時候,皇帝就被請出來,做最後的裁決人,大家這個時候最希望皇帝出來為他們撐腰。否則有被罵為懶惰的昏君的危險。同時,大家還要求皇帝要做〖道〗德的典範,孝”仁禮信”勤,義缺一不可,否則也有被罵為昏君或者暴君的危險…當然,這最後一條的要求有些高”也許只有孝宗皇帝勉強算得上,所以孝宗也被後世的臣子奉為明君典範,一旦覺著皇帝哪裡做得不對了”便會說“如果孝宗皇帝在,一定不會這樣而是怎樣怎樣。,和孝宗比的話,隆慶皇帝肯定跟最後一條沾不上邊,好在那是個人修養方面的,只關大臣的精神世界,卻無礙國事。但在其餘方面”他卻要比孝宗還符合臣子心中的明君形象……他比孝宗還要配合大臣們的要求”絕對不去幹預大臣們做事情,因為他知道,論吏治自己比不了高師傅、論軍事自己比不了沈師傅論財政自己比不了張師傅……內閣和各部院已經可以把事情做的很好,就算離了自己也照樣轉。事實上”似乎人家也從沒指望過自己”那幹嘛還要為了那無謂的存在感,而事必親躬呢?累著自己還給大臣們添亂,標準的吃力不討好。
縱觀千年以來,估計隆慶一朝是最接近古人追求的,聖天子垂拱而治,的時代。所以有人說,隆慶皇帝只是運氣好”趕上大明朝人品爆發”一下子湧現出高拱、沈默、張居正、楊博、王崇古、戚繼光、李成粱、潘季馴、海瑞、朱衡等數不清的優秀人才,群星的閃耀使大明在皇帝不理政事的情況下依然相當健康的在前行。這種說法本身就建立在一個錯誤的理論基礎上、所謂九州萬邦繫於一人之身,好像皇帝不出力”國家就治理不好一樣。事實上,如果隆慶皇帝像沈默原本那個時代中的滿清皇帝那樣事必親躬,大臣們只有御前聽旨、奉旨辦事的份,怎麼可能有這些人才發揮的空間?也就沒有這麼多的人才了。
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正是由於隆慶皇帝能對他信任的大臣不疑不猜不設障礙,能讓他們放手辦事,給予他們持久穩定的倚重才能為他的輔臣們有能有為地展布”提供出最理想的舞臺。
在隆慶登極之初所面對的其實是經過正、嘉兩朝長期亂政以後,遺留下來的爛攤子。形勢動dàng已極,動亂因素潛滋暗長,且多已表面化。當時,河南、湖廣、山東、直隸等地”均連年大飢”甚至發生饑民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