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四五章 最長一冬(下),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俺答的長子辛愛黃臺吉,率領本部一萬人馬,在拜桑、布揚古和巴特的接應下,安然度過黃河,然後毫不停留便殺向了東勝城,但此時明軍已經構築起了基本的城防,尤其是在城頭安放了上百門大炮,等黃臺吉率軍靠近了,才一齊開炮。
炮聲直接把已成驚弓之鳥的拜桑兄弟三人嚇跑了,黃臺吉倒想充一把英雄好漢,可血肉之軀哪能抵擋住大炮的狂轟濫炸。還沒衝到護城河,就丟下近千具屍體,這才認清現實、打消妄想,灰溜溜的撤下來和拜桑三兄弟匯合。
又過了幾天,鄂爾多斯另外三部也領兵趕到了,聚齊了四萬騎兵,聲勢極為浩大,卻不敢靠近東勝城一步。只能改變策略,以騷擾和襲擊明軍運輸線為主。
然而明軍根本沒打算今年打通運輸線,他們所帶的糧食,加上所繳獲的牛羊,足以支撐過這個冬天,因此也不著急主動出擊,而是進入了休整期。說休整期也不對,因為他們也沒閒著,緊趕慢趕,日夜加點,終於在第一場雪到來前,將被炸燬的城牆重新修起來,並加築了炮臺,角樓、女牆等防禦設施,把鄂爾多斯部的昔日汗廷,建成了在河套的大本營。
對於已經彙集優勢兵力,又見識了明軍三板斧的蒙軍來說,什麼都不怕,就是怕明軍龜縮不出。四五萬人聚集在套內草原上,供給成為大問題,只能依靠鄂爾多斯各部的越冬糧草維持。
所謂‘僧多粥少’,就是用來形容鄂爾多斯部現在的處境,他們本就是倉促撤出河套,自用尚且不足,又供給黃臺吉的兵馬,還要接濟空手逃出來的達爾扈特部,被勒索了個精光的濟農城本部,三萬多口人吃馬嚼,每天的消耗極為驚人……這也是明軍為何明明可以俘虜,卻又把蒙古人都放走的原因,實在管不起飯啊。
於是如何挺過這個冬天,就成了明蒙兩軍共同面對的難題。對於明軍來說,雖然補給的路線不長,但在沒有將蒙古人趕出套內之前,要承受的風險太大,好在明軍早就做了長期無援的準備,在冬天過去之前,倒也不用犯愁。而對於蒙古人來說,必須要解決內部的糧草分配問題,並且儘快找到新的補給……問題是,這兩件事都十分棘手。
新的補給是不可能的,為了斷絕他們的希望,明軍了邊境,一粒糧食也不許流入河套……之前走私屢禁不止,是因為山西商人無所不能,但現在為了大計,山西幫是不會再允許商人們頂風作案的,所以蒙古人出多少錢,也買不到任何東西。
向相鄰部落求援也不可能,俺答汗的土默特部連年遭災,尚且需要掠奪板升維持,哪有餘糧支援他們?至於西面的西海蒙古是世仇,不趁火打劫就不錯了,又怎麼可能接濟他們。
就連最後一招,也是他們最常用的方法——搶劫了。但因為要突破明軍重兵把守邊境線,在鼎盛時期,蒙古人每每出動十餘萬騎,嚇得明軍望風披靡。最少也要三五萬騎,再少就是給明軍送菜了。然而在東勝光復之後,明軍佔據了套內腹地,一控千里,如果蒙古舉出動,明軍肯定會渡過黃河,直搗他們最後的避難所——後套平原,則妻兒老小不保。如果分兵的話,還有可能被明軍分頭擊破,所以也不可取。
蒙古各部想起當初諾顏達拉的話,無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給他們一次重來的機會,他們一定不會放棄濟農城,如果非要加一個期限,他們希望是一萬年。然而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僧多粥少的局面無法改變,如果有人想吃飽,就必然有人吃不飽,甚至吃不著。吃不飽的肯定要不滿,吃不著的更是會怨恨。對於蒙古人來說,蠻橫強大的黃臺吉部,就是那個一定要吃飽的,他們認為自己是來給鄂爾多斯人打仗的,不要報酬就很不應當了,怎能連糧草都不管夠呢?所以他們所需的糧草,鄂爾多斯部必須及時足量的奉上,否則便要撤回老家,不管這晦氣的閒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