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4章 雄黃酒(上),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去歲起,大明朝持續十來年的風調雨順似乎到了頭,尤其是北方各省,晴雨季節不按時序,春夏宜雨卻一直旱,秋天宜陽又淫雨不止,導致年景荒歉收成微薄,有些田地甚至顆粒無收。

這在任何朝代,都是了不得的大問題。因為對於一個農業社會來說,主要的人口都是靠天吃飯、地裡刨食。一旦出現歉收絕收,若官府再不念及百姓受災實情,催繳田賦一如往日,用暴力對待欠稅,就會出現大量農民破產。失業農民背井離鄉,就會形成未及王朝根基的流民潮。

作為見證了大明朝從泥潭中一步步掙扎出來的老臣,沈默沒有被眼前轎馬擠塞於途,絲竹不絕於耳的太平盛世所麻痺,他深知百姓之艱難,今日局面之不易,豈能讓京畿之內輦毅之下,再出現這等餓殍遍野的慘事?

好在朝廷為了保護條編的穩定推行,防止米賤傷農,在接連豐收的六七年裡,採取了“不存餘銀、超量購糧,的政策,早就囤下了足夠二十年支取的糧食,哪怕出現現在這種大面積的歉收絕收,不得不開倉賑災,也可以維持五六年時間。

家裡有糧,心裡不慌,但一點也大意不得。因為以他過往的經驗看,原先大災之後,朝廷也不是沒有撥給賑災糧,但為什麼依然餓俘滿地呢?主要原因不是賑災糧不夠,而是各級經手的官府層層刷皮之後最後災民反而所得無幾。

為了避免賑災肥官,將糧食儘可能多的送到受災百姓手中,沈默派兵將各地常平倉保護起來,由戶部派專員負責放糧。並把那些整天聒噪的科道言官踢到省裡去,監督整個賑災過程。對於受災府縣的地方官員,按照受災的嚴重程度,將考成指標從稅收額度,換成了百姓生存率。沈默在下發給各州縣的廷寄中強調一一給你多少糧食,就必須給我養活多少百姓,化人場燒化超過一定數量你就直接把這身官衣也燒了吧!

在賑災一事上,他表現出了與對稅收截然不同的態度。對於收稅,他總是要求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如果情有可原可以適當降低考成以免地方官對百姓逼迫太甚。但對於賑災,沈默毫不通融,去歲到今年接連查處了三十餘名救災不力、剋扣錢糧的官吏,全都罪加一等,嚴厲處置,任何人說情都沒用。

在他的嚴加管束之下,地方官們只好老老實實賑災。當然沈默也沒有隻給任務不想辦。他一方面命各級官府抗災自救,在各省推廣一種抗旱高產作物一已經引進大明十餘年,並在福建成試種、育種成的紅薯。一方面命工部組織興修水利工程,僅直隸一省便興修一百三多處引水渠、疏浚河道兩千餘里,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調節水資源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不平衡,同時能使大量的青壯有口飯吃,不至於遊手好閒擾亂社會。

這場長時間的天災也不完全是壞事,至少向呂宋、安南、占城等地的移民工作,大大受益於此。

下南洋可以致富早就已經家喻戶曉,但因為故土難離在能吃得上飯的時候,老百姓不會考慮背井離鄉,到遙遠的呂宋去謀生。但連飯都吃不上時,與其留在家裡等死,許多人便決心去碰碰運氣,說不定能闖出一條康莊大道呢。

懷著這種心理的不在少數,報名的人數激增。而地方官府迫於考成壓力,放人要比之前痛快多了。當然,這也有稅制改革的因素起作用,現在推行的條鞭,是以畝計稅,而不是人頭計稅,這使地方官不再那麼在意人口的流動。

這天陰得厲害,沈默接見完派去各省監督賑災的輪班御史,外面就已經黑沉沉看不清臉了,他剛要命人掌燈,外面疾步走進來他的侍衛長,附在他的耳邊輕聲道:“餘先生來了。”

氣…”沈默心一沉,半晌才點點頭道:“讓他到直廬等我。”然後也不急著回去,點起燈來繼續辦公。

過了盞茶的夫,外面的天色越來越黑,而且還起了風,吹得值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如夢

陳小愚

望闕臺

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