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八三章 流年(下),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以傳遞官府文書和措辦廩給口糧以款待及迎送大小過境官員。“民壯,是用來豐工程的,緊急狀態下,也有民兵的作用。
在實行一條鞭法以前的賦役政策”乃是依據丁糧多少分為不同等則進行徵納,這種累進位制的稅收制度,奉行的是“有力則多承擔,的原則。但這種制定者設想的公平,在實際徵收中,本應承擔較多的賦役任務的富豪大戶,卻憑藉賄略官府經辦人員而隱匿丁糧、逃避勞逸,反使貧苦小民承擔了,本不應承擔的過重的徭役負擔,造成小民傾家破產、逃亡。不僅嚴重危害社會安定,還嚴重削弱了國家的財稅收入。
之所以官府對於偷逃賦役的行為治理不力,是因為一個強有力的利益共同體的存在“豪紳與胥吏,有著密不可分的利害關係。胥吏,就是方才所說的不在冊的吏員,他們受地方長官si人僱傭,操持地方政務……像沈默的父親沈賀老先生,當年在衙門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這種xing質。他們不在正式編制之內,也不享受朝廷傣祿。這樣國家固然不必支付這一筆可觀的行政費用,卻也無法阻止這一群體,在受託行使權力的過程中謀取個人利益。自然會嚴重損害法律的執行。
而且這些胥吏皆走出自本土本鄉,和地方豪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他們自然而然的勾結起來,一方行賄而得以逃避賦役,一方受賄而敗壞法律,這就是大明朝長期財政危機,積貧積弱的根源所在。
這世上的事情,總是有人笑就有人哭,胥吏和豪紳們笑了,老百姓就得哭,大明的皇帝也得哭,還一群人同樣要哭,那就是兩京十三省,一千一百多個州縣的地方官。
因為地方官員是要對稅收責完全責任的。宣德五年規定:“天下官員三六年考滿者俱令赴部給由,所欠稅糧,立限追徵,九年考滿就便栓注,任內錢糧完足,方許給由。,嘉靖年間再一次重申:“令天下官吏考滿遷秩,必嚴核任內租稅,徵解足數,方許給由交代。
二百年來,徵解稅糧的完成程度,從來都是官員考課的硬指標。直接關係到地方官員的仕途前程。不能完成稅收指標的,輕者停傣,重者不予升遷、降職。
所以說,稅法的敗壞直接危及地方官的利喜。也正因為如此,地方官員和豪紳胥吏的鬥爭,一刻也沒有停止,而鬥爭的結果,往往是強龍不壓地頭蛇。雖然地方官掌握著一方大權,但他的權力要靠胥吏們配合才能體現,而〖中〗國自古的“皇權不下鄉,政策,也使縣老爺不得不求助地方豪紳來安一方百姓。所以處處受制於人,也就不足為奇。
當年海瑞海知縣甫一上任,便有胥吏劣紳想要給他吃下馬威的事兒絕不是個例。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海瑞那種專治不服的本事,他們大多要不吃了虧默默忍受,要麼就鬧得勢成水火,百弊皆出,幹不了半年就灰溜溜捲鋪蓋滾蛋了。
其中固然有人睜一眼閉一眼,甚至和劣紳們勾結,一起魚肉百姓。
但絕大多數官員,還是要完成指標,爭取早日高升的,他們也因此成為推動稅政改萃的力量。”這也是朝廷對新科進士下榜即用的原因。那些對未來滿懷希望的進士們,只會把七品知縣當做起點,而不會當成終點。
然而稅政改萃是一個典型的零和博弈,儘管“條編法,並沒有改變稅負的總額,而且其目的也不在於減輕百姓的負擔。但僅僅改變了稅負徵收的方式,就在實際上改變了各個納稅人對稅負的承擔。
事實上,比起之前的稅制,一條鞭法要顯得簡單粗暴的多,它放棄了超前的累進稅制,採取了近似於一刀切的比例稅制。簡單說來”所謂一條鞭法,就是各項稅糧合併,採用統一的稅則:各項差役合併,歸併到田賦中一體徵收:賦稅原則上不再徵收實物,役也由原來的力差、銀差兼徵改為統一納銀:並且在徵收方式上由民收民解改為官收官解,納稅人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