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下),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居正喪父一事一經傳開,便成了京城官員議論的焦點,為這位改革急先鋒惋惜者有,覺著是他的報應者亦有,但起先也只是人們茶餘飯後,冷眼旁觀的話題而已,並沒有人摻和進來。

因為大明官員的丁忱守制制度,施行兩百多年從不曾更易……官員一接到家中訃告,循例都要立即上疏乞求回家守制三年。皇上也會立即批覆,著吏部辦妥該官員開缺回籍事宜。這在百官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誰也沒閒到多管閒事,教張閣老和皇帝該如何如何。

然而事情的發展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接到訃告至今已經四天,張居正卻還沒有上疏請求丁忱,只有給皇帝和太后的兩道謝疏,上面也無半點丁忱之意。更讓人覺著不對味的是皇帝的態度。即將大婚的萬曆小皇帝,以出奇的熱情回應了張居正的奏疏,話裡話外的慰留之意十分明顯。

於是一些好事的官員,就攛掇著葛守禮,借看到張居正龘府上吊唁,旁敲側擊的問他,是不是過於憂傷,以至於忘了什麼重要的事?

張居正被老前輩說得老臉通紅,訕訕道:“這兩日魂飛魄散,進退失據,有失禮的地方,還請葛老多擔待。”

見他還要裝糊塗,葛守禮似笑非笑道:“看來是真的忱傷過度了,連丁忱這麼重要的事也忘了!”

“葛老這可就冤枉我了。”張居正道:“我已經上疏並諮行吏部,題請放回原籍守制了。”

“沒有忘就好。”葛守禮意味深長道:“不能讓天下人誤會江陵的人格啊。”

“……”張居正無言以對。

第二天,吏部果然收到了張居正請求丁憂的諮文,尚書王崇古剛要按例批覆時,卻隨即有宮裡太監前來傳旨道:‘張閣老受皇考付託,輔聯衝幼,安定社稷,聯深切依賴,豈可一日離聯?父制當守,君父尤重,準過七七,不隨朝,你部裡即諭著,不必具辭。’

楊博身歿之後,王崇古便被從三邊總督任上召回,接任了吏部尚書一職,以此為交換,張居正復出為次輔,張四維退居三輔。這位戎馬半生的天官大人,既和首輔保持著親密的關係,又能維護吏部的獨立性,使其沒有淪為內閣的附庸。僅此一點,就讓他有資本笑看風雲、寵辱不驚了。然而接到這道不許張居正丁忱的旨意後,他卻感到了深深的不安……這是六年以來,皇帝給外廷下的第一道中旨!

之前也有過很多旨意,然而大都是例行公事,照本宣科而已,但這一道中旨,強烈透出了皇帝的自主意識——朕要你這樣做!

按說皇帝的話就是金科玉律,必須照此執行。但王崇古哪敢未經請示,就開了這個口子?只要有這一次,日後皇帝就可以繞過內閣和六科,對百官發號施令。隆慶六年建立起來的良好機制,只能是土崩瓦解了……

那是首輔大人以恢復祖制的名義,整頓出的一套決策機制。其核心是‘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簡單說來,就是明晰中央和地方的權責,誰該管什麼,不該管什麼,都清清楚楚寫在章程上——督撫負責本省的軍政民政,六部負責統籌各省,協調方面,內閣則統籌全域性,協調六部。六科監督六部政務,都察院監察百官。遇有大事以及四品以上官員的去留,則由廷推和廷議決出。為了避免拉鋸、提高效率,無論廷推還是廷議,都採用投票的形勢,少數服從多數。對於關係國運的重大事項,則必須要三分之二多數才能透過。廷推和廷議的結果,就是最高決策,除六科之外,連內閣首輔都無法否決。

這套機制在剛推出的時候,眾人還體會不到它的好處,只以為這是首輔大人為避免獨龘裁惡名的故作姿態之舉。然而隨著時間的椎移,他們很快便掌握了這套規則,並用它維護自己的利益,推行自己的主張。他們發現,儘管首輔大人還牢牢掌握著多數,但只要是得人心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如夢

陳小愚

望闕臺

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