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三七章 禮物(上),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相應,緩急相宜。”說著一臉欽佩道:“絕對是天才的設計。”“那為何不能紡棉呢-?”沈就湊趣問道。
“主要是因為棉沒有麻的堅韌”歐陽必進答道:“透過仔細觀察,合時我認為,一個是因為傳動皮帶的運動不夠規則,不能保證紗錠的均速轉動;另一個是,沒有個機關可以調整轉速,但棉紡生產時,需要隨時調整……這樣紡出來的紗肯定時粗時細,時松時緊,而且還容易斷頭。“這些缺陷能克服嗎?”雖然明知已經克服了,但沈就還是湊話道。
“以我們大明現在的工藝水平,足#39;+克服了,只是看你想到沒有,實驗的夠不夠。”歐陽必進小小得意道:“既然問題出在傳動上,那就在傳動上下功夫唄,最簡單的調整問題,我在傳動皮帶之外,又加上一個螺旋調節的機關,使人可以根據需要拉緊或放鬆皮帶,這樣就可以隨時調整速度了……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沒有用到。”
“至於讓紗錠勻速轉動,這個棘手許多,不過總算還是有思路的……宋代的張思“發明過一個以水銀驅動,自動報時的▲渾象儀”百年後又經過蘇頌改進,造出了大名鼎鼎的▲水運儀象臺”靠水車驅動運轉,可以觀測天象,準確報時,這東西北京欽天監一具,我當年去看過,印象十分深刻。”老歐陽一臉欽佩道:“所以我遇到難題後,就想到那麼精密的大儀象臺,也是靠民間使用的水車驅動,人家卻能精確報時,與天穹同步轉動,肯定是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才能做到分毫不差。”
沈就是知道那‘水運儀象臺,的,是欽天監的核心儀器,為皇帝提供最精確的天文觀測、天象演示和準確報時……沈就曾經一直以為,鐘樓是歐洲的發明,想不到宋朝時中國就有了,不由十分汗顏。
“正好南京欽天監也有一臺,我便挺著一張老臉去觀看,而且還幸運的發現,欽天監的書架中,還有那本蘇頌所寫的《新儀象法要》,他們就是靠這本書造出來的儀象臺。”老歐陽得意道:“這下是徹底弄明白了,原來勻速運轉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把傳動連線部位的鬆弛消除掉,咱們老祖宗採用的辦法,是把皮帶換成了一個個鏈節構成的傳動鏈。那鏈節可與水輪上的輪齒嚴絲合縫的咬合,整個傳動鏈纏繞在輪子上,這種又短又緊的傳動裝置,完美的消除了鬆弛,實現了勻速。
“這樣就造出來了吧?”沈就笑道,他知道人在這種時候,都是有演講欲的,當然會奉陪。
“我也這樣以為”歐陽必進感慨逛:“回去後用了一個月時間,完成了對水轉紡紗機的改進,心說這下總成了吧?但實驗的結果讓我大失所望……紡出來的棉線卻鬆散稀疏,根本連線都算不上,只能叫做棉條,完全達不到要求。”“這是為何?”沈就奇怪問道。
“我也想不明白,後來請了紡紗的老師傅來給診斷,人家一看,就笑著說,這個紡紗機可以紡麻線、生絲,但就是不能紡棉,因為這個紡紗機的功能,只是將絲線合股、加捻然後卷繞,那些長而堅韌的麻和生絲,可以用這個直接紡線。但棉花的絨太短、拉力也太小,所以紡出來的棉線才會不堪用。”歐陽必進道:“當時他們都說沒法子了,因為老祖宗都沒能解決過這個難題,我卻不服氣,難道什麼都得靠祖宗嗎?這不讓後人笑話一代不如_代嗎?”“說得好。”沈就拊掌讚道:“厚古薄今是不對的,一代更比一代強,咱們中國才有希望。”
“是這個理。”歐陽必進點頭笑道:“我就去看他們用紡紗,結果發現他們用兩種方式把鬆散的棉條捻搓細密成線,一個是把棉條從一個框子中間穿過繞到錠上,框子轉動時,棉條既受到擰絞又得到拉伸,纏到錠子上時,就是結實的棉線了;還有一種,就是用滾筒代替木杆。
他指指那個‘爆米花機,道:“就是這樣一個圓筒。把棉條填裝在裡面。只要拉出筒中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