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零四章 束氏狸狌(中),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商業蓬〖勃〗發展,經濟總量急劇膨脹,幾大商幫都有足夠的盈利空間,所以合作壓倒了對抗,成為主要的風向。
其實這次聚會,沈默可以不邀請揚州商人來的,然而一來此事同樣涉及到他們的利益,將其排除在外,顯然不太合適;二來,沈默也想透過王瑤的嘴,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晉商集團……這樣對日後的相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至於會不會暴露實力,能知道的人家早知道了,不能知道的,這次也洩露不了。所以沈默很大氣的請他們一起過來,省得將來再開釋出會了。
“大人過譽了”見推脫不過,王瑤含蓄的笑笑道:“那我就簡單說兩句。”於是清清嗓子,為眾人介紹起晉商在這方面的成動之道:一是無論在山西還是揚州,晉商都不惜血本的大規模興學立教,做到了族有族學、鄉有鄉學,城市裡更是有數量眾多的坊學。這些大小不等、成百上千的學堂,各種費用皆由晉商出資,士子在裡面讀書,無需繳納束儲,家境貧寒又品學兼優者,還會得到額外的資助。這就使許多原先讀不起書的年輕人,也有了拿起書本的機會。讀書人多了,出人才的機率自然也就高了。
除了對基礎教育的投資外,晉商還竭力興辦文會,為士子應考前研討、切磋制藝提供條件……”……所謂文會,出自,君子以文會友,一語,然而到了本朝成化以後,卻變成了一種制度化的教育組織形式,在江南各地廣為設立。如蘇州、金陵、杭州、紹興等地諸文會,均常年開講席、立講師,以供士子們切磋技藝。雖然山西的文氣沒有江南濃重,但晉商們憑著不計血本的投入,硬是把大量的制義名師請過去,不僅在城市中常年開壇,甚至還定期下到鄉村開講”以惠及農村士子。
為了使這種,集一鄉,一族之士偕攻制義”透過名師指點、同朋相照來提高水平的文會能正常執行,晉商們不但慷慨提供會所飲食,還對文章最佳者給予獎賞,可謂煞費苦心。但這樣做的效果也很明顯,使山西從一個科舉落後省份,一躍成為不讓江浙獨美的科舉強省。以至於某個縣裡沒考好,人們都會說,這是因為學堂和會館沒搞好的緣故,其重視,可見一斑。
二是慷慨捐輸科舉資費,為應考士子提供經濟保障。這年代,科舉考試是個奢侈的玩意兒,不但要求士子脫產,所需huā費也十分的高,而且是越來越高……除了束將、書本紙筆、飲食之外,還要蟄見大小座主、會同年及鄉里官長。等到中了舉人後,還要酬醉公私宴飲、賞勞座主僕從與內閣吏部之輿人,以及來年去北京的差旅之費、試卷之資,huā費更要倍增。
,讀書斷不能不多費錢”其huā費等閒人家根本負擔不起。歸根結底,這還是一場有錢人的遊戲”貧寒士子刻苦攻讀,一朝功成金榜題名,的橋段,基本上只能存在於戲曲話本里。然而晉商打破了這一條鴻溝,紛紛慷慨解囊,只要能考上府縣學”無論廩生、增生還是附生,都會得到他們的資助。若士子一旦中舉,晉商們不僅會將前面提到的費用全包,還會為其打點人情,走通關節”提供最周到的服務。
三是積極捐建考棚、試院和試館,為應考士子提供舒適的考場與寓所。不誇張的說,山西各縣各府的考棚、試院,是全國最好的。當過一任山西督學的諸大綬,曾在信中十分感慨的對沈默講過,山西一個縣裡的試院:,正中為重門、為甫道、為階。中為水鑑堂”兩廊為童子列號,舍八百餘座。右為huā廳,左為書房”後為厄廚,前為大門門東西為鼓吹樓”共屋數十間……此等試院,天下千百縣莫敢比肩,比之各省貢院亦不遑多讓。,更能體現晉商誠意的,是他們在南京、北京,為參加鄉試、會試計程車子們,所興建的舒適寓所。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內,財大氣粗的晉商們,設立了足足二十多所會館,甚至細化到各府……如太原會館、蒲州會館、揚州會館之類。這些會館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