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零四章 束氏狸狌(下),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施,每次實習之前,都先將歷事監生人數通知各衙門,然後各衙門按需接收吏事生,若有剩餘則由吏部統一分配。接收歷事生的各衙門要教之政事,並且有責任考察其勤惰。歷事生歷事期滿經考核達標,才可奏請吏部附選,“遇豐缺官,按次取用,為正式官吏。
這種將在校學習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教育制度,起因是為了彌補官吏在行政能力上的不足,然而監生透過實習歷事,可以廣泛地接觸實際政務、獲得從政的實際經驗,十分有利於其才幹的增長。
顯然,本朝的國子監教育,要比宋代太學那種閉門造車、培養人才的方式要高出一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監生的實際能力也是宋代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唇腐舌敝,“率至亡國而莫可救,的太學生所望塵莫及。
事實上,本朝行政能力最強、國家最強盛時期,也正是這種教育制度,被執行最好的階段。
然而隨著土木堡之變後,本朝國力轉衰,國家財政出現危機,開始允許富家大戶,輸捐例監,……也就是用錢買監生資格,導致國子監生員數量暴增,質量下降,許多監生用十幾年都完不成學業;同時,朝廷也無法負擔高昂的教學費用,且對不用發薪水的吏事生,抱著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心態,要求國子監降低畢業標準,縮短監生在校年限。為了省錢,甚至要放監生回籍“依親,讀書,教學質量已經無從談起。
與此同時,在國初不怎麼吃香的科舉成了正途。時至今日,且不說部院大臣。就連地方的知府,朝中的郎中,也全都是兩榜進士出身。而監生因為自身素質、尤其是文化素質的下降”導致地位江河日下”窮其一生,也只能在衙門底層廝混,在地方做個知縣、通判撐破天、在朝廷則集中在鴻臚寺、太僕寺這樣鳥不拉屎的冷衙門裡,毫無前途可言。
結果監生們愈加心灰意懶,甚至普遍出現了,富家子弟僱人在衙門歷事的情況,考核更是流於形式,完全讓人想不起太祖末年,朝中大臣皆由國子監而出的盛況了。
但曾歷任國子監正副校長的沈默,對國子監的前生今生卻十分的瞭解。正因其瞭解”就愈加心痛改革國子監,使其重新恢復作用,這是埋在沈默心中多年的想法了。當年任司業時,他便與當時任祭酒的高拱、同任司業張居正,一起探討過這個問題。兩人都認為,他的想法是完全有意義、有必要、也有可能實現的…………首先,它有祖宗法度這面大旗護著,所以只要能掌握政權,便可強力推行”無人敢明著反對,只要頂住一段時間,這些人能做出成績、形成氣候,則成萬世不易之典矣。第三,託太祖皇帝的福,本朝的官吏人數,可謂歷朝歷代最少,並不存在冗員問題,甚至〖中〗央各衙門、地方各府縣,都存在著嚴重的缺編少員現象,如果要提高朝廷行政能力,必然要增加官吏編制……這種事情向來不會為官吏隊伍反對……所以在不增加取士數量的前提下,有足夠的職位提供給優秀的監生,不會太觸及進士隊伍的利益,所以此事可為。
但這要三個前提條件,一是,要掌握了國家權力,底線是至少在內閣說了算;二是”要先進行吏治改草……至少要在第一批新監生完成學業後,有足夠的官職提供,這才能達成良性迴圈;第三”是要杜絕捐監之門,在這一點上”不只是三人,朝野也早有共識,要想提高監生的質量和地位,首先就得把拿錢進來混子日、混頭銜的,從監生隊伍中趕出去。所以必須要取消輸捐例監。
對於畫舫上的世家大戶來說,他們對國子監的興趣,是在皿字號上,為了增加子弟從江南科場脫穎而出的機會罷了,還真不屑於去走捐監一途……假假都算是書香門第,真丟不起這人!
真正不願意的,是那些普通商人、中小富戶,純為了有功名傍身、好增加地位的。但他們的力量,至少目前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