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九七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下),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默是如何與定國公勾搭上的?這還得從老徐家的族譜說起。
第一任定國公徐增壽,乃是開國元勳、魏國公追封中山王徐達的小四兒。說到徐達,那真只有唐朝的郭子儀可相提並論。眾所周知,大明開國元勳,那是歷朝歷代最慘的,在朱皇帝的屠刀下,無論文武,鮮有善終者,然而第一功臣徐達是例外,他不僅壽終正寢,三子一女中,出了一個皇后、兩個國公。且都繁衍延續至今,昌盛不休,可謂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二姓。
徐達薨後,其長子徐輝祖承襲父爵,雖然在靖難之後,因為不肯向朱棣稱臣,而被削爵幽禁而死,但看在他父親是自己的岳父,他姐姐是自己的皇后,他弟弟是自己的功臣的份兒上,朱棣還是讓徐輝祖的長子襲爵。
這一支開國國公一直留在南京,傳到現在第七代魏國公徐鵬舉,提督南京京營。
徐增壽身為徐達的小兒子,當然輪不著他襲父爵了,但仍然以父蔭出仕,幾年功夫便官至正一品左都督!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懷疑他姐夫燕王朱棣造反,便傻缺傻缺的去問他,你姐夫是不是要造反?徐增壽當然向著自己的姐夫,當時就給朱允墳跪下了,頓首道:“我姐夫和你爹是親兄弟,又富貴已極,為什麼要造反!”善良的朱允墳相信了,誰知徐增壽轉頭就把這事兒密告給了自己姐夫。
朱棣真造反以後,徐增壽又充當起內線,數度將政府軍的部署密告朱棣,後為建文帝所發覺,但一時沒顧上問他。等燕軍渡過長江後,建文帝當面質問,徐增壽不能回答感到被欺騙被辜負被侮辱被損害的建文帝氣憤的手刃此獠於殿廡下。
朱棣對小舅子之死痛惜萬分,入城後抱著徐增壽的屍體痛哭,隨即又追封他為定國公,諡忠愍。讓他的兒子徐景昌繼承爵位……這個用生命換來的靖難國公,後來隨著朱棣北遷,回到徐達當年在北京時的大將軍府中居住……也就是現的定國公。之後雖屢有事故,但又屢屢恢復,傳到這一代徐延德已是第六任國公,正好與南京的徐鵬舉同輩。
這同氣連枝的兩國公府,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形同陌路。因為魏國公徐輝祖是忠於建文帝的,當初朱棣進城,他躲在徐達的祠堂裡不肯出來參拜,後來被削籍軟禁至死。所以魏國公府上的人,向來都是以正朔忠臣自居,認為定國公雖然幫了姐夫,從大義上講卻有違徐達的忠義之名,於是和他們斷絕關係,後來一個隨著成祖北遷一個留守南京,雙方南北相隔千里,就更是老死不相往來了。
當然那都是老皇曆了,一百多年時間,多大的冤仇也都淡化了。加之土木堡之後,勳貴地位急劇下降,文官集團徹底把持國政丹書鐵券也無法保證國公們的地位,在強大的外壓之下,仍然拘於成見就太可笑了,兩家的關係終於緩和……雖然都是國公,但也大有不同北京的是天子近臣,歷來深受皇帝信任,政治地位要比南京的高得多,但天子腳下,狼多肉少,僅靠著那點傣祿、田莊可養活不了闔府內外兩千餘口人,還得從官兵口裡奪食,日子仍是緊緊巴巴的:而南京的魏國公府遠離北京,在朝中也說不上話卻地處富庶江南,多年經營下來,名下產業無數,號稱金陵最富。全靠著他們源源不斷的支援,才能讓北京維持這種huā錢如流水的奢侈生活。
本來一個有權、一個有錢,大家互幫互助,倒也心安理得。但徐延德發現,最近幾年情況變了,徐鵬舉的本事好像越來越大,要辦什麼事兒,從來不求自己了,甚至還反過來幫著自己。遠的不說,就說前年徐延德提督京營的事兒,當時呼聲最高的,不是年老多病的定國公,而是年富力強的成國公,就連他自己也覺著沒戲,在給南京的信上,發了幾句牢騷。誰知沒幾天,南京就同過信來,說“哥哥你放心,他搶不過你。,結果……
徐延德當了幾十年公爵,當然能看出,是徐鵬舉在裡面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