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三零章 濮議之爭,官居一品,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姊顫抖著伸出開那份奏章。只見上面用自己的口氣,以《興都志》總裁的身份,彈劾副總裁張居正態度不端,對差事多有輕慢。還用一些隱晦的語言,借古諷今。表達對皇帝過分抬舉親生爹孃,卻對張太后過於輕慢的不滿

當然一封好的誣告信,絕不能通篇虛構,必然要結合三分事實,才能讓那七分假話逼真。嚴世蕃顯然早就盯上張居正了,從其撰寫的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中,找出了破綻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誇讚嘉靖皇帝仁孝,並論證任何一個孝順的兒子,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做同樣的選擇,皇帝也不例外。按說是深慰帝心,嘉靖當時看了還龍顏大悅,爽得不能自己呢。

但嚴世蕃還是從中找到了攻擊居正在論證時,舉了北宋英宗的例子,還提到了“濮議,兩個字

宋英宗名叫趙曙,原名宗實。是宋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

真宗是宋朝第三代皇帝,其繼承人是仁宗,也就是趙曙的堂叔。按說趙曙這個宗子本與皇位無緣,但仁宗無子,皇位便落到他身上,其命運與嘉靖何其相似?

而且這兩位便宜皇帝的性格。還幾位類似,都非常的聰明,且無比的固執,為了同一件事與大臣發生猛烈的衝突那就是近乎偏執地恪守孝道,登基不久,便各自演出了一場震驚朝野、曠日持久的追贈生父名分的鬧劇。

嘉靖朝的不消分說,轟轟烈烈的“大禮議,註定載入史冊,英宗趙曙也不甘示弱,“濮議之爭,持續終生,且已經寫進了史書

仁宗去世後,英宗即位,朝廷開始討論英宗生父濮王的稱號問題,當時仁宗逝世已有十四個,月,但英宗批示,等過了仁宗大祥再議,也就是待到滿二十四個,月再說,這並不是為表示對仁宗的尊敬,而是英宗為了減少追封時的阻力而出的緩兵之計。

當時以王窪為首的兩制認為,英宗繼承仁宗的皇位,應稱生父濮王為皇伯,而以韓椅、歐陽修為首的宰執們迎合上意,認為英宗應稱其為皇考,他們還請求英宗將兩種方案,都提交百官討論。

當時英宗和他的宰相們認為,大臣巾一定會有人迎合他們的主張,誰知情況恰恰相反,百官對此反應極其強烈,大多贊同兩制官員的提案。但英宗已經蓄謀已久,怎會改弦更張?便想施加壓力,讓百官改變看法。但因為宋朝沒有廷杖,而且皇帝不能殺士大夫,所以英宗感到很吃力,壓力很大。

偏偏這時候仁宗皇帝的原配曹太后聽說訊息,親自起草了詔書,嚴厲指責韓琰、歐陽修等人,認為英宗能即位,因為他走過繼給仁宗的養子,不能再稱濮王為具,所謂皇考也就無從談起,一下子蓋棺定論。

英宗的認爹之路彷彿再無希望。

見形勢的發展於己不利,英宗不的不暫緩討論此事,但他並沒有放棄。恰恰相反,經過那麼長時間的爭論,他已經認識到,要想取得勝利。只有爭取太后改變態度,釜底抽薪,才能給兩制和百官以致命一擊!最後竟使出了匪夷所思的一招他預先讓歐陽修寫好了“議定濮王稱皇考,的詔書,藏在身上。然後請曹太后吃飯,席間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已經意識到了錯誤,願意痛改前非,不再強求什麼。

曹太后雖然跟英宗的關係很不好。但聽了英宗情真意切的話語,想想將來還得靠他,曹太后的態度軟化了,被英宗在好話連篇中,一杯接一杯的灌醉了,然後掏出詔書。哄著曹太后稀裡糊塗的簽上了。

次日,太后酒醒,方知詔書內容,但後悔已經晚了,因為英宗已經將其詔告天下濮安懿王稱親。以塋為園,即園立廟,也就是給予皇帝的哀榮。

但這項決定遭到了朝臣的堅決抵制,包括司馬光在內的臺諫官員全部自請同貶,甚至在濮邸時的幕僚都站出來反對稱親之舉,這是英宗萬萬沒想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如夢

陳小愚

望闕臺

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