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事參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風滿樓,我的老婆是軍閥,錄事參軍,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跟英國海軍總噸位相比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戰爭,拼得是工業能力,是鋼鐵生產速度,軍工生產速度,就算現今大清國擁有英國海軍同等實力的艦隊,真的開戰,你的鋼鐵又如何消耗的過人家?
葉昭造鉅艦,一來打造艦隊的意圖自不必說,二來振奮軍威,也令歐羅巴諸國漸漸不再輕視你,而且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形成技術本土化,在哈威羅等技術人員攻關之時,中國技術人員相應的自會學到東西受到啟發,打造小艦船進行啟造大艦則是啟發,哈威羅等人的想法,所走的彎路,攻關時各種筆記資料都會是寶貴的財富。
這才是真正的引進技術,而不是將生產流水線買過來,具體原理理論一竅不通,只管按部就班生產,所謂鑽研也是小打小鬧敲敲邊鼓,核心的東西根本就不瞭解,那別人的技術終究是別人的技術。
現今船廠中國技術人員雖然普遍文化水平很低,甚至還在惡補數理化知識,但相信這次經歷會對他們有一個質的推進。
而且這種技術引進模式還會一直持續下去,現今沒有技術封鎖,各種近現代技術更在發展中,將西方技術人員引入攻關,輔以中國技工幫忙。如此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慢慢這些技術就會真正被中國人所消化,真正形成自己的技術體系和工業體系,而不是如同後世一般,看起來紅紅火火,實則很多最具分量的技術機械幾乎沒有一樣能完全自主成產。
說實話,在這個時代,擁有後世數理化知識才有用武之地,沒有人拿你當瘋子,你所說的某個可能高中物理學的公式,又恰恰會令今之西方技術科研人員茅塞頓開,更有技術條件可以去證明,當然,前提是你有令他們耐心聽你講話的身份地位,如果能擁有資助他們的財力就再好不過。
而葉昭,偏偏這幾樣都有。
是以西關發明家俱樂部漸漸紅火也就不足為奇。
……
廣州城東“平遠軍烈士陵園”。
四周蒼松翠柏,隨風而動,陵園正中平遠軍烈士紀念碑高聳入雲,碑上“平遠軍烈士永垂不朽”九個蒼勁雄偉的鎏金大字正是大將軍王親筆所書,葉昭練習好久,有感而寫,自有凌然之威。
紀念碑臺座分三層,四周環繞漢白yu欄杆,四面均有臺階,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uā、菊uā、垂幔等組成的浮雕uā環,肅穆莊嚴、雄偉壯觀。
紀念碑前的小廣場上,黑壓壓文官武將肅穆而立,頭排第一位,正是大將軍王景祥,以下文官依次排列蘇納、李蹇臣、李小村、伊哈奇、唐樹義、周京山、柏貴、李鴻章、袁士誠、鄒凱之、郭良俊、剛安、孫博正、瑞吉等粵贛府臺以上官員悉數到齊。
武將則巴克什、神保、哈里奇、韓進un、趙三寶、馬大勇、王有仁、馬青山、裴天慶、丁七妹等等四鎮總兵、水師總兵,講武堂、船政學武堂教官學員黑壓壓站得筆直。
在四周,是一排排刺刀鋥亮的平遠軍人,每個人,臉上都有狂熱和ji動。
中國土地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普通軍人紀念碑。
而從葉昭在廣州練兵始,每一位犧牲計程車兵都登記造冊,供奉在陵園祠堂中,許多早期犧牲士兵實則姓名已不可考,是以第一表名冊皆為空白,紀念這些默默無名的壯士。
而從今之後,凡是平遠軍將士陣亡者,皆入祠堂名冊,家屬稱為“烈屬”,更有專律法對烈屬進行各種照顧。
最後一名登記在冊的名字乃是在上海犧牲之壯士。
一年前烈士陵園破土,只是名字從最早的衛國烈士陵園到大將軍王欽定為平遠軍烈士陵園,葉昭從上海歸來陵園紀念碑已經竣工,選了今日黃道吉日為陵園落成典禮。
哀樂終,大將軍王緩緩步上臺階,一臉沉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