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正版天下,一品江山,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求推薦,求三江票,求再進一名加更……同志們,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讓我們也爆個老貓過過癮……)

所謂三人能成虎,越傳越邪乎。在傳聞中,陳恪都成為生而知之、無所不曉的神人。對此他只能深感無奈……就像老牛說的,我之所以顯得很牛『逼』,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宋代以後,人類又發展了一千年,雖然有過大倒退,但總之是進步了。尤其是在生產技術上,多少都比這年代要強一些。

他不過是在千年後的社會中,辛苦的生活過,又恰逢知識爆炸的網路時代,所以知道的事情多一些……但除了自己從事過的行業外,對其他方面也只能說是略懂。

所以陳恪會炒菜、會自釀果酒、知道醬油是從豆醬來的、知道不僅要騸公豬,還得騸母豬;知道滑輪和槓桿的用處、懂得勞動休息時間的分配、看過燒炭的過程……對一個稍有閱歷的現代人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

但也僅限於略懂……譬如燒炭,他雖然知道要悶窯熄火,卻不知道這是乾餾之法,只是按照記憶,依葫蘆畫瓢而已。這就好比古代的勞動人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沒法深入研究,更別提發揮此法的真正功效。

就算依葫蘆畫瓢,他也只會幹那些沒有技術含量,只是捅破一層窗戶紙的事情。對一個從沒學過理工科的人,他雖然知道玻璃是由純鹼加沙子加煤炭加生石灰製成,但就算給他十年時間,也別指望他能造出玻璃來。

什麼製造水力機床啊、蒸汽機啦,造槍造炮啦……亦是如此,他壓根連門都不『摸』,一百年也研究不出來。

何況,陳恪對那些理工科的事情也無愛,他好容易才撿了條命回來,當然要善待自己,享受生活了!哪肯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年復一年的枯燥實驗上?

不過陳恪還是把自己那點可憐的數理化知識,全都寫了下來,將來看看有沒有這方面的愛好者,贈與有緣人,總不能浪費是吧。

孔明兄說過,什麼都略懂一點,生活更精彩一些。用來形容陳恪再合適不過,他只不過是用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幫助他人改善生活而已,並沒有更大的野心……而且他也不是每個點子都好用,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收效甚微。只是效果好的幾個,被傳頌的太廣,而人們又喜好傳奇故事,才把他吹得面目全非了。

不過在幾個拳頭產業的拉動下,青神縣的人口增多了、商業繁華了,全體居民的確都有所受益,他們雖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知道這是陳三郎出現後才有的變化。所以就算三郎的點子有時不甚靈光,也不影響他們把他掛在嘴上,向每個外人誇耀。搞得外地人都覺著,陳三郎好像能點塊石頭就成金似的。

陳恪也曾擔心過,自己會不會太扎眼。不過,這傢伙運氣太好,竟生在最自由開明的朝代,且這個朝代,正由一位最仁慈厚道的君王統治著。在這大宋朝、乃至中華民族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中,可勁兒瞎折騰的傢伙多了,像他這種折騰範圍僅限於一個縣城、且只是搞搞小發明的小蝦米,還真不值一提。

何況還有陳希亮呢,雖然給兒子行動的自由,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還是得當爹的拿主意。而且陳家的儒學教育也漸漸有了成效,至少陳恪懂得了收斂鋒芒的重要『性』,明白了金錢不可或缺,但多了就如糞土一樣。

所以這些年,他改掉了死要錢的『毛』病,無償幫助了很多人,也從不仗著別人對自己奉承飛揚跋扈,反而愈發待人有禮,這恰恰使他贏得了全縣人真正的尊重。

~~~~~~~~~~~~~~~~~~~~~~~~~~~~~~~~~~~~~~

“三位小官人,卻才唱得好個大肥喏!”看見陳家三兄弟出來,街角的商販熱情的打著招呼。

“小官人拿幾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如夢

陳小愚

望闕臺

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