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九四章 港口之爭(下),一品江山,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樁,他把廣南西路都作院的能工巧匠,一股腦全都派給了陳恪,並許諾,一應物料敞開供應,全力支援開通紅水河漕運……

這份禮,可一點不比前一份薄,要知道都作院是朝廷設定於各地製造軍器,和各類軍事物資的機構。尤其是廣南西路這種邊防重鎮,更是彙集了無數能工巧匠,幾乎能與汴京的南北作坊媲美。

開焀河道、清除暗礁、建築堤壩……放在後世也是大工程,何況在技術條件還不發達的宋朝,沒有軍方的協助,實在是千難萬難。

王罕這種‘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老油條,自然不會因為陳恪送了一份人情,就如此下血本回報。他之所以傾力支援,自有他的用意……一來是賣陳恪個好,他是指望不上陳恪什麼了,但還有兒孫可以享這份善緣。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他很清楚,紅水河的開通,對廣南西路意義非凡。

廣西多山多蠻族,可能是大宋諸路中最窮的一個了,而宋朝又是區域經濟體制,即是說,各行政區劃是自負盈虧的。首先上交朝廷的稅收不能少,除此之外,地方的開支全靠自己,當然其中的最大頭——軍費和官俸,還是由朝廷支付。

眼看著廣南西路平定日久,日後朝廷對廣西文武的考課,必然從軍事方面向民政轉變。但是勸農桑、治荒廢、招荒亡、增戶口、興水利、建學校……這些地方官員的考課專案,哪個不是用錢堆出來的?

沒錢,什麼都做不了,官員們就沒前途可言。所以於公於私,王罕都要給廣南西路找條財路。但他舉目四望,無奈苦笑,所謂窮山惡水,就是說的廣西吧?

更要命的是交通不便,廣西也不是完全沒好東西,比如各種名貴木材應有盡有,運到京城一根,就能價抵萬金。可是廣西道路難走,森林茂密,很多小路三五天沒人走,地上便長出了大樹,偌大一根梁木要運到京城,前後要花八個月時間,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所以幾乎無人問津。

就在他兩眼一抹黑的時候,陳恪把大理搞定了,東川城也快修好了。接下來紅水河工程完畢後,大理與內地的交運就通暢了,大理的銀需銅需、豐饒物產,源源不斷運到內地,而內地的物資商品也會源源不斷往大理運。當然,廣西的物資也可以搭順風車,再不愁外運的問題了。

不過富有經濟頭腦的大宋官員,可不只看到這點好處,更令他們心動的,是頻繁往來的大額商品,所帶來的優質稅源!

但是,官府畢竟不是‘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的山大王,商人們不可能因為打你家門前過,就向你交稅。當然可以強行征斂,但大宋朝的商人不是省油的燈,把黑材料一整,那些整天發愁完不成彈劾指標的御史們,自然會像惡狗般撲上來。

那麼如何才能合法的徵稅呢?按照宋朝的法律,商品的起運地、轉運地、目的地,都有權力征稅……廣西既不是起運地、也不是目的地,唯一能爭取的,就只有轉運地。

理論上講,銅船出滇後,要麼走靈渠北上,要麼走海運。但靈渠執行千年後,已是淤塞不堪,疏浚起來又是個大工程,而且比起海運來,內河航運耗時太長,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所以海運其實是唯一的選擇。

那麼從哪個港口發運就是關鍵了。按道理講,珠江從廣州入海,廣州又是大宋最大的港口城市,且有市舶司這樣的專門機構,是滇銅入海的不二選擇。

但是陳恪派人修築的欽州港,讓王罕看到了希望。他才知道,原來在自己的轄區內,竟有一個如此優良的港口,而且還有水道直通珠江,完全可以半路截胡!

畢竟是帶兵打仗出身的老倌兒,王罕想到就要做到,便備了這份厚利等著陳恪,希望他能把出海口定在欽州港。

聽了老王罕的請求,陳恪不置可否,淡淡笑道:“咱們還是先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如夢

陳小愚

望闕臺

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