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章 蔡老爺的豔福,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人已經抓起了金瓶,將瓶口舉在唇邊,將瓶內液體一飲而盡,而後,他淡淡然的放下金瓶,很不以為然的指了指瓶身,輕描淡寫說:“看你也是個官吧,應該認得這隻上賜的金瓶。”
對方一眼認出時穿是個官,是因為時穿雖然沒有船官服,但腰上懸掛了一枚從九品官員的印綬。
“上賜?”時穿不知道該如何表態,啊,反正他是海州知名的傻子,乾脆茫然的瞪大眼睛。
黃煜趕忙插嘴圓場:“傳言,兩年前,當今官家與街市上行走,突然看見店鋪中售賣的一隻輕透如水晶的琉璃瓶,便出錢買了下來,回宮後要求宮中工匠在琉璃瓶內部鍍上一層金箔,然而所有的工匠都搖頭,表示沒辦法做到。
後來,官家四處徵召能工巧匠,有一位巧匠應召,他先把金箔貼在瓶身外,用剪刀剪出比瓶身略小的箔片,然後將這塊金箔片塞入瓶中,灌上水銀,不停的搖晃瓶身——結果,金箔貼上去,整個瓶身金光燦爛,這金箔與琉璃瓶嚴絲合縫,彷彿金箔天然生長在瓶身內一樣。
官家歎為觀止,於是又購買了數只琉璃瓶,採用同樣的方法,在瓶身內鍍上金,分賜重臣,以彰揚我大宋能工巧匠之繁盛——這隻金瓶,就是當初御賜給蔡公相的嗎?。”
座上的蔡老爺矜持的點點頭,黃煜、羅望京、劉旭三人,臉上已經帶上了討好的笑容,但他們還沒說話,時穿背後踢了一腳黃煜,插嘴問:“今上於街市上購買了琉璃瓶——伯濤兄,這幾年輸入皇宋的琉璃瓶很多嗎,多到連路邊店裡都可以隨意買到了嗎?。”
黃煜歪著頭想了想:“海州、密州市舶司,不曾聽說輸入過這東西,當然,這北方的市舶司主要通商高麗與倭國,廣州市舶司才與南洋通商,傳聞琉璃瓶都是從南洋輸入的。”
時穿再問:“每年輸入的量很大嗎?。”
黃煜搖搖頭:“似乎這琉璃瓶並不是廣州市舶司的主要進口貨物,廣州市舶司主要進口的是象牙、犀牛角、以及香料、玳瑁等等。”
時穿繼續問:“那麼琉璃在市面上常見嗎?。”
黃煜眼珠盯著琉璃瓶,頭也不回的回答:“不算多,但也不少見。比如東坡先生曾經寫詩誇耀他收藏的兩隻琉璃杯,那東坡先生數經貶謫,家裡沒多少錢,連他都能買得起琉璃杯,其他人自然不難獲取……噢,我家中也有許多琉璃器皿,但這種內瓶鍍金的琉璃,唯有出自上造,不僅罕見,而且絕無僅有。”
座上的蔡大官人仰天大笑:“原來這裡還有一個識貨的人。”
說罷,蔡大官人單手一擺,一指小七娘:“你們認識?這是王相公送我的妾,王相一心要起復,擔心我一路北上沒個知疼知冷暖的人,特意將他愛妾暖玉送於我。哈哈,原來這位愛妾是對面這位承信郎調教出來的,不錯不錯,暖玉姑娘精於計算,這段日子以來,我的家務都是暖玉姑娘經手。”
黃煜皺了皺眉頭,悄悄退後幾步,聽到時穿低聲嘟囔:“過猶不及。”
劉旭搶步上前,熱切又殷勤的問:“大官人這是向京城汴梁去的嗎?前方將抵達徐州,不知道大官人離開徐州的時候,選擇哪條路北上?”
蔡大官人盎然的回答:“聽聞微山湖風光不錯,我有意選擇自微山湖北上。”
劉旭態度更殷勤了,他半躬著身,一指時穿介紹說:“這位是海州知名的好漢時穿時長卿,現任承信郎,聽聞微山湖盜匪縱橫,大官人要北上,不如讓時承信護送一段,如何?”
蔡大官人皺了皺眉頭:“怕是要耽擱諸位的行程了——王相公給我送了封信,我要投遞到徐州地方官那裡,諸位也知道,官場之上,迎來送往的,從沒有個準數,這一耽擱,誰知道何時啟程呢?”
時穿在背後咬牙,劉半城,丫丫的,你想討好別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