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章 口水流了一地,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11章口水流了一地
曹熙咳嗽一聲,繼續說:“官府遞解考生那是要花錢的,各地方官衙都要免費接待,因此考生私下投解的行為,終究是替官府省錢,一來二往,這就成了慣例。
有的考生提前一年前往京城備考,為了讓考生們方便,官府或者提前一年,或者等到了京城,再收取考生的‘投解’,然後再將所有考生檔案遞入禮部。
往年,最高潮一次,京師有四十萬人參加科舉,如果這四十萬人全部由官府遞解,你想想,官府能遞解的過來嗎,歷屆科考,考生能有一半遞解,已經不錯了,如今海州不靖,所以這一屆隨同官府行動的人數才特別多,這種情況往年可看不到啊。”
此時,時穿等人的隊伍已經離開五通廟,但最後一解舉子還沒有出發,女牆邊吟詩的女子長嘆一聲,低聲說:“自此之後,我只能站在山谷中仰望你了,罷罷罷,你既無心我便休……女使,走吧”
此時,時穿還在悠然神往:“四十萬人一起到京城啊——這可是十二世紀,加上車伕、再加上舉人們隨行的僕人,少說也有八十萬人吧?這年頭,全世界超過二十萬人口的城市最多二十座,而東京汴梁城卻能一次性招待八十萬流動人口,這這這,這該是怎樣的繁華?”
曹熙點點頭:“你這話說到點子上了,我家就是汴梁城的人,汴梁城之所以寸土寸金,就是每年至少要接待幾十萬流動人口,光是三年一次的科考不計,平常汴渠、通濟渠、惠民渠上車船往來不絕,每年入京的商賈,販夫走卒何止二十萬。為了接待這些人食宿,汴京城該修建多少旅社、騾馬店?
平常百姓的能夠在汴京城擁有一片瓦,別的不說,只是三年一次接待科考生,至少能夠掙出一年的嚼口。而天下各地的官員,無不以在汴京城擁有瓦舍為榮,那房子即使自己不去住,每年只是租出去,收益也比鄉下種地強……如此這般,汴梁城的房價能不貴嗎?如今的汴梁城,想買下一片瓦舍,那得用金子打成薄片,蓋滿了那片地才能買下來。”
時穿張了半天嘴,悠然神往著說:“難怪我聽說有人寧願做一名小小的京官,也不願尋求外任,我還聽說,現在的農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絲制的鞋子。有些來宋經商的胡人說,這時候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計程車兵。
啊,一個能接待八十萬流動人口的城市,而且城中各項設施一定很全,生活在其中一定很舒適,可是就在這時代,世界其他地方的城市人口基本不超過二十萬,這數字與東京城差別太明顯了,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這種極端的差別,當然會讓住慣東京城的人感到極端的不適應。”
搖了搖馬鞭,時穿感慨:“一下子能接待八十萬人口啊,與這樣的東京汴梁城相比,什麼君士君士坦丁,什麼羅馬、巴黎、耶路撒冷、倫敦,都不過是一片農村,或者馬廄。”
曹熙被時穿的話勾動心思,悠然神往的望著遠方,喃喃自語的回憶家鄉:“南燻門外,才到四更天,就有無數經紀行販,挑著鹽擔,坐在門下等開門。也有唱曲兒的,也有說閒話的,也有做小買賣的……
驢馱子馱載著的各式貨物,不僅僅來自郊區,還有來自遠方的兩浙布帛、廣東珠玉、蜀中清茶、洛下黃醅……又有作坊生產的和鋪席出售的各樣物品,如墨、筆、旗幟、香藥,安邑之棗,江陵之橘,陳夏之漆,齊魯之麻,薑桂藁谷,絲帛布縷,鮐鯫鮑,釀鹽醯豉,米麥雜糧……
李婆婆雜菜羹、宋五嫂魚羹、王樓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餅、筍蕨餛飩、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肉油餅、糖肉饅頭、太學饅頭,還有王小姑酒店、王媽媽家茶肆、汴河岸賣粥嫗、金明池酒肆賣酒女……對了,我臨走的時候,汴梁城出了種新食物,叫做爆米花,爆糯谷於釜中,名孛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