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8章 有失婦道,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種淡綠色褙子屬於官方登記的中等媒婆,每次牽線做媒,價格十貫。

褙子這個東西,就是一種女士馬甲,只是沒有紐扣。大宋朝建立之初,這種褙子是給妾室以及丫鬟穿的,因為這兩種女人多數站在當家主母的背後,故稱“背子”,而後加“衣”字旁,成為“褙子”(此一解釋出自朱熹)。

初始,褙子是一種低賤服飾,但因為服裝外加了這麼一層馬甲,讓衣服多了許多變化。逐漸的,褙子開始在民間流行開來。仁宗年代,朝廷的官員多次指責說,朝廷官員的正妻也穿這種丫鬟、媒婆穿的服飾,這是一種不顧身份的“服妖行為”,穿這種衣服抹殺了階層差別,有失官體……

然而,大宋朝是個極其開放的商品社會,皇宮外東華門前擺攤的人堵住了皇宮大門,上下朝的官員為此憤怒叫罵,但自皇帝卻對擺攤的百姓無可奈何,以至於大宋三百年,至今,那些攤販每逢節假日,依舊將皇宮大門堵得熱火朝天——兩宋近五百年啊,就沒一個“偉光正”的城管上去,為了皇帝陛下、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任何理由,去“打砸搶”一番,難那怪“偉光正”時代稱這個時期為“弱宋”

這個官府,對待人民實在軟弱。

在這種政治氛圍下,官員看百姓穿戴不順眼,除了罵幾句外,又能做什麼?

然而,自大宋建國以來,官方規定的媒婆標準服飾,卻一直被嚴格執行著:穿紫色褙子的屬於高等媒婆,接下來是綠色,再接下來是黑色,最後是素白色——這其實也是根據官場品級來決定的,大宋尚紅,紫衣是三品以上官員的官服顏色,五品以下是綠衣,最低品級官員,以及吏員則是黑色服飾。

一般來說,平頭百姓談婚論嫁,能出動一個黑褙子的媒婆以及很正式了。鄉下里農家議親,直接找一個穿素白衣服、沒有官府頒發媒婆執照的中介人,也能湊合過去。而讓穿綠褙子的媒婆出動,多數是大富之家,或者官宦人家的做派。

見到綠褙子進門,黃娥顯得很滿意,時穿則無所謂了,他不在意其中的差別,只是皺著眉頭,嫌棄說:“嗯,似乎晚了幾天。難道你們不著急?”

魯大三人沒開口,媒婆揚起手帕說:“哎呀,時大郎,承信郎,總教頭……如今海州這不是鬧匪麼?再加上科舉就要開始,四處鬧哄哄,人既多又亂,四下裡不少人家已經推遲了結親、議婚,你家雖然遲了點,但我聽說你家幾位小娘子年紀都小,便是再耽誤一兩年,也不算晚啊。”

時穿點了點頭,對媒婆的觀念很贊同:“那是,她們當中最大的不過才及笄,十五歲啊,等兩三年後出嫁,也不算晚。”

李石跳了出來:“別,師傅,千萬別耽誤了——徒弟們的煤餅作坊已經籌建好了,就等著媳婦過去當家主持,您可千萬別‘兩三年後’了。”

時穿隨口說:“這些天來,我略略瞭解了一下崔莊中的婚姻狀況,發現很多女人二三十歲依舊未嫁,前幾天我看了一下參加科考的學生,有一把鬍子了還未娶親的——這可是一個剩男剩女的時代啊。

早先我著急著讓她們嫁,是打算從縣衙領出文書,終結桃花觀的案子,如今案子已經終結,那些女孩就再養兩年,也不算晚啊”

幾個媒婆臉色很不好,魯大一屁股蹲下,抱上了腦袋,屈鑫嘴唇哆嗦,李石則腆著臉,湊近時穿說:“師傅想多教導她們幾年,總歸是好事,但……”

一位媒婆插嘴:“奴家也曾聽說過三星班三位班主,三位班主要人品有人品,要產業有產業,幾位姑娘不著急嫁,再晚了,上門給三位班主提親的人,恐怕就絡繹不絕了。”

黃娥用手碰一碰時穿,揚聲說:“既然不曾議親,嫁娶各自自由,你們三個人不娶,我們也不愁嫁的。”

時穿伸手一指隔壁,繼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