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章 格殺勿論,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74章格殺勿論

這次動亂波及附近七個州,事後張叔夜上奏朝廷,解釋這次突發事件,奏章裡說:“阿彌陀佛教,淮南謂之‘二襘子’,兩浙謂之‘牟尼教(即摩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禪’,福建謂之‘明教’、‘揭諦齋’之類。名號不一,尤以明教之號為盛(明代改名白蓮教)……

至有秀才、吏人、軍兵亦相傳習。其神號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老爺、祖師、老掌櫃、少掌櫃、掌教元帥、先鋒等呼號。其教徒白衣烏帽,衣繡蓮花為號,所在成社……

其偽經妖像,至於刻版流佈,**或言傳自佛教淨土宗釋慧遠(淨土宗宗師),亦有聲稱來自大食牟尼(波斯摩尼教),然不過出於鄉野村夫之手,與佛教大食全無干系,其文理不通粗鄙難言之處不堪列舉……

其教經內容多為:‘阿彌陀佛(彌勒)降世,光明將戰勝黑暗(以上內容多出自陸游的奏章,此處借用)’等例……”

張叔夜進而要求各地官府,對這一“偽神信仰”加以嚴懲,“多張曉示,限期自首,限滿懸賞搜捕,焚燬**版印,且流放傳寫刊印‘阿彌陀佛’妖妄**者”。

朝廷當即同意了張叔夜的奏章,與此同時,鄰近的通州水軍、漣水軍開始調動,協助官府鎮壓附近的邪教教徒。

不過這樣一來,大江北岸的軍隊都被牽制住了,楚州叛亂的高老爺見目的達到,立刻利用這個緩衝期,大張旗鼓的在楚州建立政權實施武裝割據——高老爺這一行為表明,他唆使別人拋頭顱灑熱血的發動“農民起義”,可不是想徹底消滅權貴階層對百姓的欺壓,他是想讓自己成為新權貴,由自己親自欺壓農民。

……

當日,所有出城的大將隊伍中,唯獨時穿這支隊伍最為龐大。

宋代大將出戰,身邊一般要帶上兩三名助手,而時穿光自己就帶了三十多人,加上同行效用各自帶領的隨從,使得這支隊伍的人馬接近九十人——這相當於六個都的兵力。

而效用本身蘊含的殺傷力,絕不能用通常的武裝力量衡量——這些效用從小就是喜歡打架鬧事,拿上官府一份執法許可後,就盼著能合法的打架鬥毆。

他們求戰的慾望強烈,遇敵從不退縮……當然,這些人也不是傻子,他們上陣前,是一定要把自己武裝到牙齒的。僅僅就裝備水平這一項,普通的軍中“統制”官,是根本不能與這些精力旺盛的富家子相比的。

宋代兵制,十個都計程車兵為一個指揮,由一名指揮使加以指揮,指揮使屬於武將中最低品級,它還算不上官員,而時穿卻是綠袍的“從九品官”,因此時穿出城門後,那些逃難的流民也不再指望衝進城裡,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目標轉向時穿。於是,眨眼間,跟在時穿身後的隊伍超過千人,浩浩蕩蕩的,以至於中午時分,時穿回首眺望,只覺得地平線盡處都是尾隨的災民。

中午歇宿的村落,已經屬於時穿負責的治安區域了,衙役王小川跑前跑後,喚齊了本村的鄉老。

鄉老恭敬地拱手介紹說:“昨日城中亂起的時候,敝村中也有幾個路過的頭陀口喊‘阿彌陀佛’,四處縱火為亂,不過此處鄰近海州城,村中約有三千人居住。”

鄉老當中的最長者迎著太陽呲開了他的黃板牙,悠然的說:“本村有三姓人組成,我們村中能打的壯漢有五六百人……”

這話就足夠了,鄉老沒有交代那幾名鬧事頭陀的下場,大約是被埋入農田裡做肥田粉。對此,時穿也不深究,他望了一下王小川,示意有話快說。王小川晃了晃手中的官府文書:“大尹要求全海州各鄉速速把團練興盛起來,你們村既然人多,就組建三個都的團練吧。大尹准許你們推舉一名指揮,你們自己先操辦著,回頭將指揮的名姓報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