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時園的產出,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納什躬身回答:“主人,這裡靠近海州,每年總有些大量的勞工去城中打工,咱村裡的年輕人,大約也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在城裡學徒、務工,或者在店裡當夥計。
此外,村中還有幾百畝的桑田,那座織造作坊每年出產絲綢若干匹。這座織造作坊,崔姑娘是大頭,村裡的上戶方員外是二股東,海公子只在其中排列第三,當然,村中其餘大戶也都一個不落,全參與了‘搭並夥(宋代對股份制作坊裡參股的說法)’,作坊裡出產的絲綢,則由海公子全賣到日本——所以,村裡人均土地雖少,但這個村落卻很富裕。”
時穿招手:“我知道了,嗯,你剛才說我們的釀酒裝置很先進——帶我去看看。”
站在釀酒的爐子面前,時穿不得不驚歎海公子的創造力——這廝竟然費盡心思複製了一個微縮版法式黃銅蒸餾釜。這種鍋爐體積不大,圓柱形的爐內膛,直徑大約兩米左右,也就比一個人稍高點,但因為半截埋在地下,露出部分,最高處僅到人胸前,而投料口的位置也就是獨輪車的高度。
比這種蒸餾釜稍大一點的蒸酒鍋爐,在法國的小型葡萄酒莊最常見——無論現代與宋代。類似的小葡萄酒莊每年出酒量不大,但出產的絕對是決定私家酒,它們一般不上市公開銷售,或者屬於大富豪顯示身份的標誌——釀好了也自得其樂、自產自用……你覺得這玩意好,哦,那就聽我的傳說吧,咱倆不熟,你這輩子根本見不著這私家酒。
看來海公子不想製造太多的私家酒,他製作的這尊釀酒蒸餾釜,比正常的私家酒莊的蒸餾釜還小一號。
聽管家納什敘述,這黃銅玩意建成之後,釀造的酒除了用於送禮,基本上都讓海公子自己喝了……大約海公子還沒找到大規模栽培葡萄的辦法,或者他很懶,根本不想改變什麼,否則,他本應該在張家港這塊地盤上,開創一個宋代的“張裕”。
時穿轉著圈觀察這座酒釜,他的看很精心——當然,這座蒸餾釜製作的更精心,每一個配件都打磨的光滑,其每一個稜角都充滿了現代工業的設計感,製作者真是用了他全部的心血,似乎將全部的懷念傾注到其中……撫摸著光滑的青銅爐殼,時穿禁不住喃喃嘟:“自產自用……哈哈,真是小意氣——不就是忘不了嗎?
那時代真的令你如此念念嗎?以至於奮鬥十年,最終設計我上套,做了你的固定錨標,也要……”
海公子的果園修建的風格,也有點現代農家樂的風格。其園林分為四塊,每塊果園種了三畝多果樹,剩下的一畝多地,則修建了一些風格各異的別墅型農舍,歐式的,日式的、印度式的,現代簡約的……啊,這些農舍現在都被當作陰乾果脯的庫房,但如果把果脯收拾乾淨,大約就是果園中的宋代度假屋了。
果園中栽培的四種果木分別是:梅子、梨、山楂、杏子。各自劃片培植,基於此釀出來的酒,是以大麥曲為主基,酒精度約在三四十度的果味酒——擱現在的觀點來看,它其實是一種威士忌。而海公子把這種酒按宋代習慣稱之為“露”——施家送往官場的梅露、杏露、梨露、山楂露等中度酒,因為口味獨特,很受官員們的喜愛。
悠閒的時穿竄到果園,還有心思品嚐了一下老管家遞來的酒,心中直揣測:明明是果酒,酒精濃度卻這麼高,這位海公子大約是沒解決防腐劑的問題,所以才不得不提高酒露中的酒精濃度……或許,那位純粹是在懷念,懷念過去的酒吧夜生活?
揹著手,又繞著蒸餾釜轉了幾圈,時穿問:“今年開火釀酒了嗎?。”
老管家納什搖頭:“每年果子成熟的時候,海公子都會來這裡住幾天,如今杏子、梅子已經下市,犁子還未長好,山楂正好當季。媳婦子雖然把爛果子已經粉碎裝壇了,但蒸餾這塊,各種物料的投料比例,歷來都是海公子親自掌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