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 兩大衙門,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衙役走進了府衙。
這是時穿第二次來,不,加上昨天的結案,時穿是第三次來知府衙門了。
宋代的建築風格以精緻為主流,飛簷翹壁都精雕細琢,畫柱雕樑都美崙美央,整間衙門顯示出一種慵懶的奢華,那種極端精緻的氛圍,讓人覺得彷彿畫中……常聽說明清的官場習慣是做官不能修官衙,據說修建官衙會妨礙自己的官運,沒想到,宋代連官衙都這麼精雕細琢。
穿過一重重廊道,時穿來到海州通判辦公的衙署。
通判這個官職,在現代被認為是“疊屋架床”的存在,因為他拿著俸祿不幹啥事,天天端著茶碗監督百官,隨時準備批評。這種不舉手不謳歌,只批判的官員,一定是拿著美鈔做事的……不過在宋代,通判雖然具體事務一樣不幹,但知州釋出的每一個命令,必須由他附署才能成為有效檔案,這個職位也是宋代朝廷對官員權力的有效監督,故此稱為“監州”。
監州與知州是同品級的官員,時穿來過州衙三次,這是第一次發現整個州衙的行政單位居然是一分為二的,左半部分是“監州”衙門,右半部分是知州的州衙。兩大衙門在院中相互並列……啊,再加上一個法院,那麼行政體系就全了——宋代的西方,都不曾有這麼完善的政府架構。
不過,宋代地方官員並不直接管理審案,宋代的司法是完全獨立的,州的司法機構是鎮撫司或安撫司,主官稱之為“提點刑獄”。而這一刑獄衙門,常常不與州府衙門在一個縣城。這種完全的司法獨立、監督獨立的體制,被現代歷史學家常稱之為“疊屋架床”,雖然宋代西方還沒做到三權分立。。
通判找時穿麻煩,不是來審案子的,他是監察百官的。時穿進門的時候,通判隨手拋下一張文書,神色平靜的問:“時穿時長卿,聽說你的徒弟越過了‘修完所’,承攬了海州縣‘宅宿務’修繕工程,這裡面,沒有什麼情弊吧?。”
時穿張大嘴,很是驚愕:“判官,全海州都知道我人傻……你能不能指點我一下,‘修完所’是什麼東西?”
“‘修完所’不是東西……啊,我是說,‘修完所’是個東西,它是官府的一個機構……”海州通判覺得這個話題很難跟傻子解釋清楚,他耐下心來,做出持久戰的姿態,端著茶碗解釋:“‘修完所’是朝廷的一個機構,平時專門負責修繕城牆,整修道路。
可這個機構除了修繕城牆之外,也承攬其他的工程,畢竟城牆與道路幾年修繕一次,只要用心做一次工程,基本上幾年沒什麼活兒幹。
朝廷不養閒人,‘修完所’做完修繕城牆的工作後,長年累月幹領俸祿,坐等下一期修繕工程——這種事朝廷承受不起,所以‘修完所’也經常承攬工部撥下來的工程專案,比如修個橋啊,鋪個路啊,疏通一下運河呀。
不過,‘修完所’最大的工程,還是利用州衙閒置的土地,修蓋房屋旅舍,轉交給宅宿務,讓後者租給每年科舉的考生,以及南來北往的客商——明白了吧,宅宿務那些房屋哪裡來的,都是修完所建造的。”
時穿溫順的像一隻貓,頻頻點頭:“明白了,早說嘛,就一個‘官辦房地產公司’,我明白。”
通判望了時穿一眼,沉思了一會,回答:“人都說時長卿遣詞用句不合規矩,‘官辦房地產公司’——這幾個詞我聽懂了,果然很新鮮,但也很貼切。”
稍停,通判繼續說:“我皇宋各個縣城分為軍州、鎮州、民州……,縣城又分為上縣、中縣、下縣,修完所這樣的機構,一般設在州府,因為唯有州府,每三年要舉行一次州試,大量的讀書人湧入州城臨時借寓,準備參加考試。
朝廷的宗旨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讀書人的種子,朝廷不能懈怠了,所以才在州城設立‘修完所’以及‘宅宿務’,方便舉子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