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有人動了手腳,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13章有人動了手腳(新書求月票)

這間房子是巴洛克式的,餐具居然也充滿了歐洲風格,餐盤上刻著曲裡拐彎的符號——這些符號別人看不懂,時穿一看就明白,這是典型的羅馬花體字母,上面或許是歐洲貴族的家族徽記,以及家族的稱號。

盤子多數是青瓷,不知是鈞窯還是定窯的產品,掛的釉很細膩,盤子邊繪製著一圈環紋,但這環紋不是中國的萬字福字紋,而是歐洲花飾。

時穿忍不住好奇的拿起一隻盤子,湊近了仔細觀察。還打算伸手摸摸,身後響起一個清朗的聲音:“很好奇是吧?這是外銷瓷器,是歐洲人來定製的,他們定製的數量多了點,這本是為了防止長途運輸中被磕碎了,我順便截留了一部分,拿來自己用。”

時穿頭也不回地回答:“歷史沒有記錄啊,宋代有外銷瓷?我記得歷史上只記錄過明代有外銷瓷,怎麼宋代就有這玩意了?”

身後那個聲音繼續問:“那麼,我們的歷史可記錄了明代有外銷瓷?”

時穿搖頭:“二十四史,只是二十四部帝王將相家譜。怎會記錄這樣的民間瑣事?關於明代有外銷瓷的歷史,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國人從西方相關報道中瞭解的,然後,才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研究熱。”

時穿說話還有好幾個語病,要擱一個純正的宋代人,根本聽不懂時穿的話,但時穿自從見到這座巴洛克式建築的時候,已經肯定了屋主的身份,所以他說話毫無顧忌。

“那麼,所謂外國媒體的報道來源於何處?我記得來源於對義大利某個家族收藏品展覽的報道,可你知道麼,還有一些家族為了炫耀自己的古老,炫耀自己貴族血統的悠久,他們甚至收藏有唐代生產的‘定製瓷器’”

時穿點頭承認:“我聽說過,據說那是一套唐代茶具,收藏那套茶具的家族是位公爵,他們一般不向外展示,只有被他們招待過的客人知道,並向外洩露了那套茶具的淵源。”

想了想,時穿又補充:“傳言——不,是有正規報道,說是歐洲各王室都曾收藏過宋代的‘定製茶具’,可惜拍賣市場上常見的是明代定製茶具。而明代以前的貨樣嘛……網上偶爾有宋代外銷茶具的照片流傳,唐代的中國外銷瓷器只停留在傳說中,肯定是有,但從來沒有向外展覽過。”

身後那個聲音回答:“大航海時代還沒有開始,所以有能力遠涉重洋,來中國定製瓷具的,都是些家族財富雄厚到令人髮指的大貴族,大貴族這種特殊的生活品味讓中小貴族羨慕,所以大航海時代到來的時候,許多中小貴族也紛紛來效仿。這就是明清時代,外銷瓷器的爆炸式增長。

可惜後來大浪淘沙,根基淺薄的中小貴族終究抵禦不了大浪,紛紛失去封地而破產,所以拍賣市場上,明清的中國定製茶具頻繁出現。而那些淵源更深的大貴族,他們保有的瓷器是為了顯示家族的古老,那是他們家族血統的象徵,所以絕不會出現在拍賣市場上。

當然,你會在歐洲人記述的歐洲歷史上,見到幾百年來他們口口流傳的古老傳聞,它們確實存在著,但人們卻從未看不到實物——現在你見到一個,這就是實物,你我就是見證者。”

時穿依舊揹著身,他輕輕的將瓷盤放下:“我是怎麼來的?”

身後的聲音充滿了詫異:“你怎麼不問‘我是怎麼來的’,偏偏問‘自己’是怎麼來的?”

時穿慢慢轉過身來,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位長相優雅的男子,他身上沒有穿什麼佩飾,頭髮也是隨隨便便綰了個髮髻,髮髻上插著一根綠色的木簪子,簪子的雕工也不出色,但它的木料來自非洲,是宋人最推崇的非洲碧沉木——金庸寫射鵰的時候,就曾特意讓丐幫幫主選用這種宋朝最時尚、最昂貴的木料做打狗棍。

除了這跟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