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章 人間最美妙的,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簪子對於宋代女人來說,就像是結婚戒指一樣。宋代男女相親,如果彼此覺得滿意,男子會把一支簪子插在女人頭上,這叫“插簪”,婚事就這樣被定了。而如果不滿意,女人沒啥吃虧的——因為按規矩,男人需要送給女人一匹錦緞,表示“壓驚”。

所以成了婚的女人,一定有一支當初定親的簪子。那些家中富裕的,會用金簪“插簪”;貧寒一點的,也會用一支銀簪。這樣的簪子多數刻有製作人的姓名,而婚後,妻子還會刻上丈夫的名字,表示紀念——理論上,這支簪子會陪伴女人走進棺材,以表示女人“從一而終”。

時穿懶懶的擺擺手:“如此,就把那些放一邊吧,回頭,我拿鐵筆抹去記號。”

黃娥挑出那些有記號的簪子,稍停,她開啟裹成一團的被子,從中抖出一堆金佛、玉佛、銀像,叮叮噹噹的,掉了滿床。黃娥毫不憐惜的在那堆東西里挑揀著,有記號的放一邊,沒記號的單獨收起……可惜,大多數做工精美的神像,上面都有名姓,這種神像多數是祈福用的。按慣例,大戶人家會特意製作一些這樣的物件,施捨給寺院讓寺院焚香祈福,或者讓寺院把這些東西放在佛前,每日囑咐僧侶燒香祈禱,等七七四十九日,或者九九八十一日過後,再把這些被香火燻過的東西取回家,當作吉祥物珍藏。

這樣的雕像,基於辟邪用途,做工都很精美,基本上,這樣的奢侈品都是量身定做的,上面必然刻著名姓——與前者不同,上面刻的不是“信男(女)某某奉獻”,多數是“某某奉某人制作”的字樣。

黃娥一邊分揀,一邊時不時的回頭看看,時穿一直在沉思,黃娥忍不住問:“哥哥在想什麼?還想著怎樣離開?”

時穿有氣無力的回答:“沒,哥在想怎麼製作雪花膏。”

“騙人,我聽都沒聽說過這種東西。”

“肯定有這東西,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哦,環孃的手全是皴了的口子,我想著製作一種藥膏,給她敷一敷手,眼下正在回憶製作方法。”

黃娥馬上說:“哥哥既然僱了婆子來,製作這些東西可不能讓婆子看了去,哥哥。不如就在後院動手吧。叫姐妹們都去後院學習,讓環娘守在東跨院的月亮門前,禁止閒人出入。”

“先別急,事情很複雜啊,每一項改進改進都牽扯到整套流程的革新與進步,而稍微一點進步,就要將整個科技樹攀爬出來,真是頭疼。”

黃娥站起身來,走到時穿身邊,抱著時穿的胳膊,用臉依偎著,輕聲說:“哥哥不用擔心啦,其實我們現在生活挺好的,姐姐們如今正慢慢的學習識字,算賬也快出師了,你還教會了她們煤餅的製作法子,論起來,煤粉這個東西花不了多少錢,泥土現成,到處都是,這項手藝能吃一輩子。哥哥還愁什麼?

瞧這滿床的首飾,哥哥如此關切她們,特意分給她們金銀首飾,今後她們無論嫁到何處走到那裡,哪怕是走投無路了,只要把首飾變賣個十文錢,買點煤房不要的煤粉,自己開個炭坊,也能掙出餬口錢來。便是從此不再學什麼新的手藝,她們這輩子,也不用擔心了。”

時穿點點頭:“這話倒是有理,煤餅這活兒,雖然髒點累點,但衣食住行方面從來是生活必須品,哪家過日子都離不開的……

等等,對了,這樣的爐子應該最適合宋代,只要把風門關了,一塊煤餅的餘火就能從夜晚一直燒到天亮,再不用半夜起來添柴火,以保持火種。”

黃娥拍手點頭:“唉呀呀,我怎麼也沒想到呢,這樣一宣傳,特別強調鐵爐的這個效果,李家鐵爐想不大賣,都難啊。他把爐子賣上去,咱們做煤餅就更順暢了。”

“對!”時穿拍手:“做鐵爐沒什麼技術門檻,那些模具不算,只要會打鐵,敲吧敲吧都能敲出爐灶來……哼哼,做煤餅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