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章 流言的誕生,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性的城市,讓城市的色彩頓時繽紛起來……那中年少婦,頭上插著一枝花,走起路來風姿搖曳——原來穿古裝也很好看啊……”
正嘟囔著,那個頭上插著一枝花、穿著大紅絲綢衣服的女人走進店來。她進店來先不買東西,東張西望的,帶著一副偵探的表情,等見到穿短衫、站在店門口陰影處的時穿,她眼前一亮,別有意味的笑了。
“難道這裡的是一位不正經女人,怎麼笑得如此鬼祟?”時穿心中想。
豆腐西施熱情地招呼這位中年婦女:“顧二嫂,你稍等,忙完了手頭這位客官,我馬上給你打豆腐。”
顧二孃笑著回答:“今兒我來兩塊‘小宰羊’——兩塊。”
相傳豆腐製作技術是漢代淮南王劉安始創的。但他只是記錄者,並不是發明人。這點陣圖謀皇權的淮南王為了增加名氣,曾招集大批方士,改進了當時許多民間技術,並將這些技術整理成冊,這就是《鴻烈》(後稱該書為《淮南鴻烈》或《淮南子》)。
劉安的門客整理了農民制豆腐的方法,改用石膏或鹽滷作凝結劑後,潔白細嫩的豆腐製作出來了。到了宋代,因當時民間有不吃肉的習俗,豆腐便成了代替肉類的蛋白質。當時的人們將豆腐呼為“小宰羊”,認為豆腐的白嫩與營養價值可與羊肉相提並論。
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琳琅滿目。當時的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圓豆腐、水豆腐、凍豆腐、包子豆腐等種類,還有豆腐鮮貨製品,包括豆腐乾、豆腐皮、豆腐腦等;豆腐的發酵製品則有臭豆腐、乳腐、長毛豆腐等。而宋人筆記中記錄的豆腐名產有: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黃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真定府的豆腐腦、廣西桂林腐竹、浙江紹興腐乳等。
豆腐西施邊跟顧二孃寒暄,邊快手快腳遞給對方割好的豆腐:“二孃,你家小七娘今天又要吃豆腐羹麼,最近她又學了什麼點茶的手段?”
顧二孃悄悄一指時穿的背影:“我剛聽說你又嫁了,是這個漢子嗎?”
豆腐西施頓時滿臉通紅,稍停,她潑辣的問:“哪個在胡說?”
顧二孃笑得很開心:“賀五剛才路過我門口,說你屋裡多了一個穿內衣的漢子,那漢子一句話不會說,還帶了一大一小兩個拖油瓶的女娘……三娘,我說你嫁誰不好,即便一嫁再嫁,最後也不能找一個啞巴啊,還是個拖油瓶的啞巴?你說你要模樣有模樣,要產業有產業……”
ps:加更,求推薦票,投票了哦!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