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章 學蔡大官人的騙術,如何?,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38章學蔡大官人的騙術,如何?

第238章學蔡大官人的騙術,如何?

這玻璃的鏡面是用淡色水晶製作的,因為收集到的材料並不一致,所以十面小圓鏡中,部分鏡子是用純色紫水晶做的,色澤勻稱,品質上佳。但更多的鏡子是用白色、淡黃色水晶製作,色澤並不均勻。而後兩種顏色的水晶恰恰是水晶當中最不值錢的。

時穿現在手中拿的這面鏡子是一塊煙水晶製作,水晶呈淡灰色,像是有一層淡淡的煙霧籠罩在鏡面上。水晶的顏色也不均勻,有些地方顏色稍濃,有些地方近乎無色,使得整個鏡面更像被一層飄忽不定的煙霧籠罩……但即使是這樣,這塊鏡子的品質依然比青銅鏡好了很多,它能清晰地看清楚人的鬍子眉毛,與青銅鏡模糊的影像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黃煜對著鏡子歪了歪嘴,摸摸唇上的短鬍子,還扭了扭身子,鏡中的人像如斯響應……他好奇的伸過手,輕輕觸了一下那面鏡子,這時,時穿乾脆一鬆手,那鏡子落到黃煜手中。

午後的陽光格外清亮,東京汴梁城的街頭依舊是那麼繁華,天空中飄著淡淡的白雲——這一切都在鏡子中清晰的呈現,可憐黃煜長這麼大,第一次清晰的知道自己長成啥模樣。

時穿表情淡淡:“玻璃這個東西,在甲骨文誕生之前四千年已經發明瞭,很古老很古老。在春秋時期,咱華夏也有玻璃製作技術,但可惜我們一直走了一條彎路,總是用玻璃製作假珠寶首飾。比如春秋時期製作的隨侯珠是黑色的,而且色澤並不均勻,所以我猜想,其實從那時代開始,玻璃製作技術一直綿延流傳著,只是所有掌握這個技術的人,都不願將這個秘密說出去。

當然了,幾斤沙子一些配料,就能賣出上好的珠寶玉器的價格,掌握這種暴利贗品的製作技巧,誰會傻得四處宣揚‘我這是假的,是我拿沙子製作出來的,我懂得這技術,快把我綁架去,奴役我壓榨我,以便我給你們掙大錢’……

蔡大官人那些珠寶玉器你見了麼?我曾經說過那些東西全是假的,全是用玻璃仿造的,玻璃仿的翡翠,玻璃仿的白玉與瑪瑙、紅寶石、藍寶石……更難得的是,那些仿製的玉器與寶石顏色非常均勻,幾乎看不到瑕疵……”

黃煜急急忙忙打斷時穿的話:“我一直想問你,你怎麼看出那東西是玻璃製作的。”

在宋代,玻璃被稱為琉璃,或者玻黎。這二者都是波斯語的音譯,只是用不同的地域方言說出來的。

時穿輕輕點頭:“在蔡大官人坐舟上,我曾經端著一直翡翠玉碗對著光線打量,那隻玉碗碗底有氣泡,不注意幾乎發現不了,另外,碗邊還有一道模具留下的稜子——玉器不會有稜子的。”

黃煜轉動著銀鏡,愛不釋手的說:“我昨日已經給家裡送了密信,說你或許知道製作玻璃的手藝,難道這玻璃與鏡子有什麼聯絡?”

時穿點點頭:“做玻璃,最難得的工藝就是顏色均勻,或者顏色完全透明。前者,蔡大官人手上那批仿古董做到了這一點;後者,當今官家的鍍金琉璃瓶做到了這一點。這說明這時代,玻璃技術已經很成熟,只是製造的人躲藏很深而已。

如果能把這種技術更進一步,讓玻璃的顏色變得更淡更均勻,我們就能製作出比這面鏡子更清澈透明的玻璃鏡——你記得街上賣的‘悵偟(麥芽糖)’嗎?製作銀鏡就用那玩意,糖醛反應制作法,更安全更便宜。那麥芽糖一文錢買一大塊,銀鹽更是容易獲得。”

一項暴利產業,千百年來人們隱秘其事,不知多少人靠這項手藝傳承財富,卻讓時穿說得如此簡單——黃煜滿臉驚訝。

其事,黃煜並不知道時穿說的方法,一下子跨越了早期製作銀鏡的汞齊法。早期的工匠知道水銀可以溶解白銀,故此銀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