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章 不服不行,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44章不服不行
第244章不服不行
時穿轉過臉去一打量,可不正是嗎。他仰臉看看天色,心想反正也不急,便悠悠閒閒的抄著手,詢問:“劉娘,我記得你到了京城尋親,尋到了嗎?。”
劉娘福了一禮:“大郎,奴家親戚倒是尋到了,可如今汴梁城糧價漲得離譜,不得已,奴家只好再出來嘌唱掙錢……”
說罷,劉娘嘆了口氣:“奴家畢竟是小地方來的,心中知道幾個話本,可東京汴梁城人文薈萃,奴家知道的話本都是幾十年錢的老本子了,這生意做的艱難……時大郎,與你同行的那些海州舉子住在那裡,奴家新學了幾個話本,唱與汴梁城的百姓是生疏了,但想必海州城來的舉子不嫌棄……”
時穿叉手不離方寸,隨口回答:“他們住在……,劉娘,我這是要走了,沒法幫襯你,你去找他們吧。”
劉娘撇撇嘴,她看了看附近的環境,這裡是單雄信墓附近。對面是朱家橋瓦子,再過去是曹門,這裡是汴梁城的東外城。
劉娘記得時穿是從海州來的,他要回去,應該走朱雀門,穿過舟橋;或者走保康門,從大相國寺出去,那塊兒區域屬於汴梁城南部,時穿應該一路南行,沿著運河回家,那樣又方便,沿途還有充足的騾馬店,幫助他照料牲口,如今他從東門走,這是什麼道理。
不過,一路上劉娘隱約從海州舉子那裡聽說過時穿的蠻橫,對於這樣的人,她是不敢大聲指責的,所以只垂了垂頭,想著再找話題搭訕。
正在這時,遠處傳來一聲吆喝,這聲吆喝與平常的叫賣聲不同,那是官員喝道聲響,每喊一聲還伴隨著一聲銅鑼。劉娘趕緊熟絡的扯一扯時穿,讓到道邊,只聽見銅鑼聲逐漸靠近,一頂尖頂的紫色大轎逐漸走近,轎前轎後簇擁著十幾名軍士,顯得又威風又雄壯。
時穿看不懂這年代的儀仗,旁邊的劉娘很熟悉,她脫口而出:“童使相回京了。”嗓音很有點歡呼雀躍的成分。
時穿也一驚,繼而一喜:“他回來了,這說明南方的叛亂已經鎮壓下去了,太好了,終於可以過安寧日子了。”
劉娘咧咧嘴,嘲諷的說:“哈,這閹人他早該回來了,若不是南方教匪把他拖在蘇州,恐怕他在夏季就想跑回京城。”
看到時穿一臉迷惑的樣子,劉娘笑語盈盈的解釋:“前面那位蔡公相能夠官復原職,多虧了童使相運作,蔡公相一直想還童使相一個人情,年初的時候上奏說:吐蕃族大酋長多羅巴,奉隴拶族弟小王子溪賒羅撒為首領,圖謀復國,聲勢浩大,累犯我邊境。
大郎知道嗎?隴右吐蕃的頭人隴拶,此前曾犯宋境,被擒後投降朝廷,被朝廷授為河西軍節度使,並賜名趙懷德。那趙懷德在我大宋學習一番,此人狼性未除,深知我大宋根底,探知我大宋虛實後,又叛逃到黃河以南,樞密院也認為,如果趙懷德與吐蕃族聯合統一,勢必為大宋隱患。
朝廷爭論了幾個月,知樞密院事蔡卞推薦王厚、高永年為正副統師。那王厚乃名將王韶的兒子,從小就跟隨父親轉戰隴右,對當地形勢瞭如指掌……高永年雖是番將,卻是文武全才,現任岷州知州,曾向朝廷呈獻《元符隴右錄》,議論當地敵我形勢和應採取的對策,透闢而又切實……”
果然,只要是京城的老百姓,就喜歡談論朝政,這是古今相同。他們談論起來那自信的神態,彷彿大臣們討論的時候,這些人就站在旁邊一樣,所以一說起來,一副“你懂的”的自傲,走街串巷的劉娘這才到京城幾天,竟把京城市井百姓的生活習慣學了個十足。
反過來想想,為什麼自己總是一副局外人的模樣,無法融入這個時代?
正遐想著,劉娘布拉布拉繼續說:“童使相這大約是想透過東面的得勝橋入京,圖個好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